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智慧城市获25部委支持 发改委等逐一解读
搜狐焦点
2014/11/13 09:40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预测,到2030年全球城市将吸纳2/3的人口,90%的资源将为世界经济贡献75%的GDP。届时,中国的城镇化率也可能会达到70%左右,目前为53.73%(2013年数据)。在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中,比较成功的案例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这三大城市群,它们以2.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18%的人口,创造了36%的GDP。
  智慧城市建设成新潮流
  然而,在城镇化带来经济贡献的同时,“城市病”的病症也随之加重。在此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被视一剂解题“良药”。
  中央网信办给出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已有222座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累计批复县级以上城市试点达293个。中央网信办副主任王秀军预测,下半年这一数字还会有所增加。而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领域达20多个,内容涵盖信息基础设施、电子政务、社会治安、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
  多方解读智慧城市
  那么,什么是智慧城市?该如何建设?
  11月7日,由智慧城市发展联盟、中城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会、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和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主办的“2014首届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得到了包括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国家标准委、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环保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旅游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证监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能源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内25个部委及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支持。
  对于“什么是智慧城市”,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家标准委、工信部、公安部、住建部、教育部、农业部、计生委、中科院等多部门在此次大会上从各自角度分别作解读。
  国家发改委:城市化与信息化的高级城市形态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认为,“所谓智慧城市,就是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智慧化体系,实现城市化与信息化高度融合的更高级城市形态,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它应该具备四个“新”,即理念新、模式新、机制新、方式新。同时,他也指出,“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只着眼于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这些‘高大上’的工程建设,只看重技术的‘高精尖’,不注重实际效果。最终导致智慧城市成为‘标签’式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智慧城市建设,也不能只谋一域,也不能贪大求全、照搬照抄。”还需要在设计局限化、信息碎片化、建设空心化、安全脆弱化、四个方面破题。
  徐宪平认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点就在于,要建立上下联动、横向协调的组织机制,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责任机制,公开透明、社会参与的监督机制。
  那么发改委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有什么动作呢?据徐宪平介绍,日前,国家发改委等25个部门已经成立了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部际协调工作组,制定了《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部际协调工作制度及2014-2015年工作方案》。“工作组将紧密配合,系统研究制定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配套政策,推动综合性试点示范;将加强与地方的协作,对各地区智慧城市提供指导和帮助;将建立重大事项与中央网信办的沟通协商机制,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抓好落实。”
  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全局在区域的缩影
  中央网信办副主任王秀军在解读智慧城市时认为,“它是信息化全局在区域的缩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她指出,“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使得更实时的感知、更泛在的互联、更智能的分析成为可能,将有效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智慧化水平,这不仅为解决日趋复杂的“城市病”提供了高效的手段,也将极大提升城市精准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从而营造出智能、宜居的城市环境。”
  那么,中央网信办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开展了哪些工作?王秀军介绍称:“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信息化也不可能解决城市发展中的所有问题,只有把城市发展、技术应用、机制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找到冲向智慧城市建设的正确道路,为促进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我们希望协调工作组要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各成员单位完善顶层设计,细化任务分工,相互协调配合,形成推进合力,特别是要做好政策协调的衔接,在智慧城市建设上坚决防止给地方建设工作造成干扰。”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时空信息支撑下不依赖人的智能化运行
  “城市发展离不开三维空间和时间。时空信息是城市发展最好的参照物和最好的记录。”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维森则从专业角度“科普”了他眼中的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在时空信息的支撑下依托物联网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将人类的信息固化到城市的建设、管理、运营、服务和发展中,形成不依赖于人或者很少依赖于人的智能化的运行。”
  李维森认为智慧城市建设要从三方面出发:1、硬件、网络、传输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2、时空信息的基础设施;3、各领域各行业的智能化提升。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目前重点要做四个方面的工作:1、丰富数据,多样性数据极大的丰富;2、引入时间维度;3、技术方法要提升;4、智能程度提高。李维森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无论是信息化还是智能化,社会地理信息必须先行,必须是基础。”
  国家标准委:标准化是基本保障和必要条件
  在具体的城市“智慧化”建设中,是否需要一套统一的指标,还在持续争论和探索中。但智慧城市标准化的顶层机制在建设推广初期不可缺。
  国家标准委总工程师殷明汉认为:“智慧城市标准化是智慧城市有序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促进城市信息资源汇聚,共享和开发利用的必要条件,也是促进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有效应用的重要支撑。”
  对标准化的必要性,殷明汉给理由:“智慧城市的构架是所谓系统的系统,涉及到信息、遥感、通信、城市管理,以及规划等众多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标准化工作需有效的利用并整合各领域的标准化基础。”
  国家标准委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做的事情是:搭建跨领域、跨部门的标准化协作平台;成立了智慧城市标准化协调推进总体组和专家咨询组;从专家咨询和决策建议,标准协调和分工研制等三个层面,按照总体规划,共同推进,分布实施,共同的开展相关工作。
  目前的进展是:在2013年国家标准委下达了五项标准城市国家标准的理想计划,覆盖了智慧城市的技术、参考模型,评价模型,机组评价体系,以及SOA应用指南等基础标准。
  工信部:智慧城市的本质是服务
  工信部电子司副司长安筱鹏对于智慧城市的理解更有“人气”,他认为:“智慧城市的本质就是服务。智慧城市建设,老百姓的关键要摆在第一位。智慧城市建设就是围绕着给谁提供服务,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样一类基本问题来展开的。更具体的说就是围绕居民的生活、居住、娱乐、健康、教育、交通,如何提供更便捷、更高效地更人性化的服务。”
  “全球在过去的两年,产生了世界上90%以上的数据,在过去的18个月中,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增长了10倍,中国移动互联网流量同比增长了71.3%,无所不在的数据将带来无所不在的服务,这是碎片化信息进行集合加工处理。”安筱鹏谈到,未来的新技术,新模式、数据都将是服务。
  工信部在智慧城市方面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则是:加强资源共享,开展移动、通信和业务试点稳固的推进,宽带介入,业务试点和增值电信业务开放;强化产业发展和安全保障,加快构建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基础设施;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和重要内容,依托国家科技重大方向,加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完善智能制造的综合标准化体系,包括技术、产品、服务和管理领域的标准体系;联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意见;围绕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推出移动电子商务,工业链的管理;加快核心信息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创新步伐,依托科技重大方向,投融资方式,突破信息技术的瓶颈;加强一系列重大转向总体实施,实施强制工程,持续加大电子基础材料,基础云计件发展的政策支持,构建自主的产业生态系统。
公安部:城市平安是一切衡量标准的基础
  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的总工程师朱抚刚认为,衡量一个城市是否智慧城市的标准有很多,包括公共服务是否便捷,社会管理是否精细,生态环境是否宜居等等。但“城市是否平安,是一切衡量标准的基础”。朱抚刚认为:“在智慧城市建设当中,市民信息整合共享工作,规划构建起一张基本覆盖公共区域要害部位的天网,公安视频监控已经成为地理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智慧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在维护稳定、服务发展、保护民生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治安防恐的新手段。”
  下一步,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将推动出台安全基础防范管理条例以及配套政策,有效保护个人隐私,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开展高质量建设,要紧抓国家实施宽带中国战略,推动重点公共区域,重点行业领域,以及城乡接合部,农村地区视频监控的系统覆盖,加大具有高清、智能等摄像机部件比例;加大公安内部和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资源整合力度,推进与其他政府职能部门的共享,有效兼顾智能部门和社会各方的合理要求;在安全和控制前提下,向其他职能部门和人民群众提供视频、图像信息的高效的服务,充分发挥视频、图像信息资源,在创新社会治理、知识、支持服务民生的作用,体现政府投资效应的最大化。
  住建部:要符合新型城镇化的五要素
  “以人为本、司法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郭理桥认为智慧城市必须在新型城镇化的整个背景下展开。规划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是整个智慧城市建设要考虑几个出发点。 智慧城市真正要取得实效,重要的是掌握城市发展的规律。“有四个环节必须是靠着的:规划,对空间资源合理配置;建设,节约节能,低碳绿色;管理,要精细化、信息化;运行,城市运行要安全。”
  住建部现在怎么做?郭理桥谈到,对于城市,需尊重中国城市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分阶段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服务多样性、资源安全性、管理科学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然后进行标准、功能化的支撑发展的推广。
  教育部:智慧城市的人才是智慧教育培养的
  “社会的本质是服务,这些都和教育密切相关,教育也是为全民提供优质、均等的公共服务。智慧城市中讲的人才很关键,人才是教育培养的。”这是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雷朝滋对于智慧城市的解读。“党的十八大要求在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我们理解这个教育的现代化是信息化时代的现代化,是以信息化为前提,为支撑的。”
  “教育部在推进新时期的教育信息化,坚持一个核心理念,就是要将信息技术与教育实践进行深度融合,比如说我们城市建设当中的教育均衡问题,择校问题,学生的问题,招生考试注重改革的问题。围绕教学试点,就是如何在课堂上把我们过去比较关注,给学生传授知识,关注考试成绩,引导到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特别是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个深入来。我们希望我们的教育信息化能够真正的推动教育的变革,特别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面,推动办学形态、教育模式和学习方法的转变,不仅我们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提高,更重要的是他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是分析、观察、交流的能力要提高。
  而教育部目前和下一步都要做的是“ 三通两平台”,三通: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空间人人通;两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公共平台。
  对此,雷朝滋有个美好的“愿景”:“课堂应用常态化,不是有人来检查就走一个秀。今后网络空间人人通,老师不管走到哪里,不用带教学用具,只要那个地方有终端有网络,就可以上课,和学生互动、批改学生的作业。学生可能生病发烧了不能到学校,只要家里有终端,就可以与自己的同学同堂上课。”
  农业部:智慧农业是智慧城市的基础支撑
  城市建设是否不关农村的事?农业部与信息经济司副司长王小兵首先否定了这一点,他强调了农业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城市源于农村,城市再发展,发展到任何程度,任何时间都需要农业这个基础的支撑。通都市农业最有基础率先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最有条件率先实现“四化”的同步。我们每个人都要吃饭,都要呼吸新鲜的空气,为此,在推进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千万别把农业忽视了,一定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以现代都市农业不断的发展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
  农业部在支持智慧城市建设中具体会做些什么呢?王小兵介绍了农业部的下一步计划:“下一步,力争到2020年都市现代农业率先实现三个目标:一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二是率先实现“三农”协调发展,三是率先实现“四化”同步发展。 ”
  而目标的实现还需要技术的支撑,农业部即将开展的工作是:建立智慧农业生产技术体系,促进城郊现代农业发展。重点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3S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智能装备在城市郊区农业生产经营领域的应用;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与电子商务,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化建设,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各环节的责任可追溯,确保城乡居民“舍尖上的安全”,开展生鲜农产品O2O电商,用现代信息技术建好农民的“菜园子”保障市民的“菜篮子”;以信息化推动休闲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城乡文化融合。面向城市人群的休闲、旅游和度假需求,对休闲农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改造;建立都市农业生态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城市农业生态环境信息检测预警系统,实现对灌溉水、土壤、大气以及对应农产品的重金属等主要污染物的定位检测,充分发挥农业的“自净”作用,切实保障都市生态环境质量。
  国家卫生计生委:智慧医疗记录公民终生医学足迹
  “智慧城市体系下的智慧医疗应当从原有的以疾病为中心,以医院为中心,以医生为中心,真正转变成以健康为中心的社会。”这是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信息司副司长张锋的解读。
  “我们信息化一定要很好的去记录一个公民的终生医学足迹,我们一定要开发真正对医生能够利用的,能够帮助医生辅助诊断的,我们的数字医学工具。同时,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我们还要打造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的医生。最终实现我们医患之间的精准的配对和匹配,我觉得这一点来看是信息化技术手段最有效的,能够实现的地方。”张锋认为,智慧医疗将从原有的以疾病为中心,以医院为中心,医生为中心,真正转变成以健康为中心的社会,,并可能有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的内容。
  张锋谈智慧医疗举得最生动的例子是,国家卫生计生委通过疾控体系的建设,使原有的疾控系统应及时间四天降到两个小时。“个别地方试点跟医疗服务打通之后,这个时间可以缩短到3分钟。”
  国家卫生计生委下一步将构建一个框架,将所有的医疗服务都在平台上共享。“所以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例、人口库,三个库是我们的我们所有业务应用的基础,支撑我们的平台建设。平台上完成我们六大类的服务: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计划生育、药品管理、新农合医疗保障、综合管理能力。”记录公民的终生医学足迹,形成一个全国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新型网络。同时,信息的安全和信息的标准体系也非常重要。“在智慧医疗云平台的建设、服务、应用过程中,将会牵涉到每一个人的隐私,牵涉到很多的医学伦理,也牵涉到国家的安全。要防止这个“云”会变成北京的“霾”,这点很重要。”
  而在体系建设方面,国家卫生计生委也会特别注重构方参与的机制:政府发挥规划监管作用,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二者形成互联、互补、互促的良好格局。
  中科院:汇聚人类智慧 人把物治理起来
  “规划规划,赶不上变化。”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认为智慧城市要发挥人的智慧,要搞懂一个城市里面的情况,避免北京天通苑这样“睡城”的出现。周成虎院士理解的智慧城市是“汇聚人类智慧,人把物治理起来。城市智慧其实是多个方面,从宏观到微观,到我们每一个细节部分,无所不在。”
  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周成虎院士提出智慧城市需要从七个纬度、三个时期和两级指标来理解。七个维度:城市布局与规划;信息基础设施;绿色低碳经济;公共管理和服务;市民民生与福祉;;城市人文科学素养;环境管理与生态保护。两级指标:一级为纲,体系为度;二级为目的,体现内容。三个时期:明年年,智慧城市示范三年,把2015年的近期作为基础;2020年作为中期行动期;到2030年作为中远期目标。
  周成虎希望用这样一个指标来指导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让中国的智慧城市赶上世界级的水平。
  发改委城市中心:提高政府治理水平和改善公共服务水平
  作为大会主办方之一,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认为21世纪高科技和城镇化的结合点就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核心有两方面:提高政府治理和管理水平;改善公共服务水平。
  李铁认为,提高基础设施运营和管理的技术含量,包括城市治理的技术含量,是目前建设智慧城市的难点。“应用互联网的新技术来开展城市治理,对目前所有政府官员来讲是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老课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下称“中心”)在做什么?李铁称,他们正在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更好的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中心推出了中小城市为切入点,新增开发的载体,通过企业的跨界组合,市场化的推进,以低碳、方便为目标,最后通过技术手段来加速智慧城市的进程。在这个认知的基础上,中心成立了智慧城市发展联盟,联合民生银行、神州数码、乐视网等十几家企业,通过互联网和决策系统的融合,形成一种发展的模式。
  为什么要联合企业?李铁认为,以政府推动的是不讲利益的,以利益为纽带只讲效果,但是智慧城市以利益为纽带会很好的切割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只要我有利,我就有市场,就有推动的动力,所以会更快地发挥作用。”
  关于未来,李铁提醒,现在智慧城市有风险,需防止其成为新一轮“政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