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中国将大推遥感天巡精测农作物面积
一财网
2014/12/23 08:55
一架无人机,两名操作员,仅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就能测出4平方公里范围的全部农作物面积,并在空中将水稻、棉花识别的清清楚楚。
  记者12月初在浙江省桐乡市高桥镇毛水浜村走基层时,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就展示了这套农业遥感测量装置。
  工作人员先以卫星提供的中分辨率遥感地图数据划定需要遥感地块,然后释放无人机盘旋升空实测。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内,无人机通过卫星定位引导自动拍摄需监测地块的高清遥感影像,工作人员再将影像合成为高分辨率的遥感实测图。
  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负责同志进一步向记者介绍,获得遥感数据后,将以耕作用地区域为框,利用稻谷不同生长阶段特征的现势影像资料在电脑上提取稻谷可能种植的区域,建立空间抽样框架,通过系统自动识别解译为主、野外调查核实为辅的方式实施抽样调查,最后利用遥感解译的结果与野外调查核实的结果进行稻谷种植面积推算,整体精度要控制在95%以上。
  即便在丘陵山地这样地形多变、起伏角度不一的地区,无人机也能细致捕捉耕地的实际面积。按照工作人员的解释,因为这种地面地形差异相对于无人机约300米的飞行高度来说是十分微小的,能够通过遥感得到精确的农作物种植面积。
  正是看中农业遥感的巨大潜力,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曾明确表示, 在“三农”调查中,空间信息技术有着巨大的应用优势,并已经安排启动了“基于高分辨率遥感的国家统计业务化应用示范”、“基于自主卫星的农业统计快速调查综合服务平台”等一系列项目。这将大举改变中国农业统计数据的生产方式。
  传统的农业统计中,对农业种植户进行抽样调查,但这种方式存在调查周期长、调查效率低、易受干扰等问题。遥感技术能大幅提高效率、减少干扰。通过天巡和地测配合,不仅能增加数据的准确性,还可动态监测农作物的长势,及时提出准确的农业生产形势预测。如果遇到突发干旱、洪涝等灾害,无人机上天“扫一扫”,就能及时实施快速、准确和有效地监测预报灾情和影响。
  对基层来说,粮食产量可是个重要的数据。因为粮食产量和种植面积数据一方面与粮食补贴直接挂钩,另一方面同一些政绩考核直接相连。变对人的调查为遥感监测,还有望减少各方面对数据干预的可能性。
  浙江调查总队负责同志对记者表示,浙江省在全国首次拿出了12个产粮大县“上有卫星图像、下有野外实测”的遥感数据。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测量的农作物播种面积能准确反映监测市县的实际水平。
  粮食是中国经济稳定的重要生命线。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稳定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而粮食产量监测正是政府实施好农业政策的前提。在2016年,中国将开展10年一次的全国农业普查,精度和效率更高的遥感技术有望大规模应用到普查中。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国家统计局农村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统计局已经联合北京师范大学、新兴际华集团共同打造“基于自主卫星的农业统计快速调查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利用自主卫星遥感和北斗导航技术,改造升级现有农业调查系统,研制集无人机、手持平板电脑、农业参数采集器等测量终端为一体的农产量调查车,实现农业统计在调查方法和手段上的革命性转变,全面提高农业统计调查能力和数据质量。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家统计局已完成“基于自主卫星的农业统计快速调查综合服务平台”1辆省级调查车、2辆县级调查车的改造集成工作,未来将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国推行这套新系统。(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