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智能时代,北斗产业如何实现弯道超车?
新华社
2016/05/24 13:32
“北斗菜”、北斗魔盒、北斗放牛、E暖家智慧养老、“宝贝在哪儿”、北斗时空表……随着穿戴设备、智能制造以及其它各种智能硬件的兴起,通过与新兴技术融合,“北斗+”概念逐步清晰、物化。第七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期间,与会人士认为,智能时代为北斗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本届年会的主题为“感知,走向智能”,旨在推进北斗系统与新技术的融合发展,推动北斗系统更好地服务智慧中国建设。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委员会主席王力表示,通过卫星导航,聚焦感知,融网络、融数据、融终端、融产业,提供先进和泛在的时空感知能力;聚焦智能,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助力智能时代的到来。
智能时代,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工业互联网等所共同形成的新市场正在酝酿形成新的带动力量,融合发展成为北斗产业的必由之路。在位置服务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北斗更多是作为一种位置传感手段出现在终端产品中。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乔跃山认为,过去依靠单点技术和单一产品的创新,正在向多技术融合的系统化、集成化创新转变,从技术到产品、从产品到平台、从平台到生态,产业链整体能力与生态环境完善成为决定竞争的主导因素。
智能时代背景下的融合,给北斗应用产业化带来了新的机遇。乔跃山指出,“天地一体、融合发展”态势日趋明显,卫星导航基础设施逐步融合集成进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之中。北斗位置网(包括天基卫星和地基增强网)、蜂窝通信网、移动互联网、低功耗广域物联网这几大类网络正在完善兼容、融合和互操作机制,再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结合,进而提供整体的智能感知解决方案。这种集成融合,将显著拓展卫星导航的应用市场,同时也将加速北斗产业链的成熟。
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延平表示,高精度卫星导航系统与移动通信的集成融合,是位置服务产业发展最重要的主流方向,也是行业升级的制高点。而高精度卫星导航与其他非GNSS的定位、导航、授时技术或手段的集成融合,是解决室内外无缝导航的必由之路。
与此同时,随着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加速推进,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平台和特色应用服务也为北斗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抓手。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介绍说,我国现已建成覆盖全国的北斗地基增强框架基准站网,初步完成基本系统研制建设,正在进行广域实时米级和分米级,以及北京地区厘米级、后处理毫米级定位精度试验。
全国范围的高精度位置服务将极大提升北斗系统服务质量,满足政府、行业和大众对北斗高精度应用需求,创造差异化服务优势,加速推进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与产业化。
“北斗+”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也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开始进军北斗产业。本届年会期间,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和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出资设立的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发布了“千寻跬步”“千寻知寸”“千寻见微”等一系列高精度位置服务产品。其中,亚米级定位精度可以运用在手机、车载设备、智能穿戴等,厘米级则可应用于精细农业、自动驾驶、驾考驾培、无人机等领域。
千寻首席执行官陈金培说,千寻位置将通过高精度全国“一张网”,利用互联网运营模式整合产业上下游来推进高精度的应用。
可以预见,以用户体验为核心,与“互联网+”、大数据的融合将不断催生新市场、新业态。
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儒欣认为,未来室内外一体化无缝定位、可穿戴设备、智能硬件、机器人、无人系统等新需求不断涌现,导航产品性能提高,高精度产品成本降低,二者将相互融合。当前由于设备功耗、体积、电池等问题,造成可穿戴产品续航力不足,当前仅对于终端的持续优化已经无法满足高密度运算和低功耗场景的新需求。
据介绍,北斗星通正积极推进“云+IC”商业模式,云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提升处理和控制能力,终端提升感知能力,综合通信、传感、导航等多种感知技术,简化设计实现超低功耗,提升用户体验。
北斗业内人士表示,北斗与美国GPS相比尚有差距,要充分抓住智能时代的机遇,以北斗全球系统建设为契机,通过融合发展,实现弯道超车、换道超车,打造竞争优势,努力推动北斗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