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北斗蓄势,海事应用瓶颈逐个待破
中国船舶报
2016/08/15 09:43
近年来,北斗系统稳步推进全球系统建设,目前已成功发射23颗北斗导航卫星。2014年,北斗系统成为国际海事组织(IMO)认可的全球第三大卫星导航系统到2020年,北斗系统将覆盖全球。从发展势头来看,远洋船舶使用北斗系统的日子也许并不十分遥远。
海事应用前景客观
北斗系统目前在海事领域的应用已成规模,我国沿海的大部分渔船都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再加上部分渔政船,数量客观。
中船重工经济研究中心分析师赵宇欣表示,虽然北斗导航系统已在船舶领域得以大量应用,但仍以近海船舶、内河船舶为主,远洋船舶、深远海海工装备等鲜有应用,一方面是由于北斗系统尚未实现全球覆盖;另一方面是由于船东对船舶导航系统和设备的装船业绩、可靠性、认证、售后服务等有较高的要求。另据了解,目前来看,北斗系统船用终端产品价格较GPS高,占用空间大,而且与GPS用户可无限量扩容不同,北斗系统的用户有数量方面的限制。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开展了一系列工作。2013年,我国差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播发与接收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其定位精度与GPS相当,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海上应用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改变了我国沿海差分导航系统依赖国外技术的局面。2014年,我国差分北斗系统船载终端样机研制成功,并完成测试,目前已在商船上应用。同年,我国开展海上搜救信息系统示范工程,面向广大海洋用户推广40万套北斗海上搜救型手机及其他北斗终端设备,下一步,将在全国20万艘商船上安装应用北斗终端,并针对商船特点,开发和建设相应的北斗船载终端和应用系统平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航运公司进行试点。去年年底,我国宣布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国际海事监测中心,负责开展北斗导航系统海事监测工作。监测中心建成后,将履行中国政府对IMO作出的向全球海上用户提供北斗导航系统服务的承诺,对系统的精度、运行状态、空间信号质量、服务性能等进行监测评估,及时向海事用户公告系统运行状况信息,确保全球海上用户获得可靠性高的北斗卫星导航服务。
业内人士表示,北斗系统独具位置报告和短报文服务功能,既能知道“我在哪儿”,也能让对方知道“我在哪儿”,同时能为远洋船舶通信提供廉价又可靠的解决方案。此外,有业内专家指出,其实,在单向定位中,北斗导航的用户容量也是无限的,只是在双向定位时,也就是在知道“我在哪儿”,并通报对方“我在哪儿”时,用户的容量才是有限的。因此,从这些角度来说,北斗系统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可观的。
北斗产业初具规模
在我国大力发展北斗系统的大背景下,与北斗导航有关的产业链也已初步形成。赵宇欣介绍说,特别是在获得IMO认可后,一批国内企业和研究所加大了北斗卫星系统应用方面的研发力度,渔船、疏浚船、工程船等内河和近海船舶实现了批量搭载北斗卫星系统,具有探测水下地形地貌、观测水文、监测水质等能力的北斗无人船也实现研发和产业化。近几年,我国涌现了一批北斗导航系统相关企业,产品和业务模式不尽相同。
北斗系统产业链包括上游的天线、芯片、板卡等配套设备,中游的各行业具体应用的综合型终端,下游的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等。在福建泉州、江苏南京、山东青岛,北斗导航系统配套企业比较集中,其中不乏专注海事应用的规模企业。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正全面推进北斗芯片、模块、天线、模拟器、导航软件等基础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产品朝小型化、低功耗和高可靠性方向发展,提升产品成熟度,做大北斗导航产业。在这种发展形势下,相关配套企业应积极抢抓机遇,在未来市场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