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党的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集体采访 聚焦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
2017/10/24 09:04
10月22日,党的十九大新闻中心就“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迈出坚定步伐”主题举行集体采访,4位代表现场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
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参谋刘芳代表:过去五年来,中国军队的“朋友圈”是越来越大了,目前已经与2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防务战略磋商机制。
空军航空兵某团团长刘锐代表:我们团是2015年3月份开始实施远海远洋训练的,从训练的频次来看,从最初的一年四次,到现在一个月多次。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教授王飞雪代表:我们已经可以做十几颗卫星的北斗二号系统,现在正在做30多颗卫星覆盖全球的北斗三号系统。
陆军第74集团军某合成旅两栖装甲突击车车长王锐代表:我们基层一些比如说士官选举、立功受奖、考学提干这些事,这些事情都是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
【相关新闻】
十九大代表王飞雪:卫星导航已成为信息化社会的关键基础设施
10月22日20点,“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迈出坚定步伐”集体采访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召开。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教授王飞雪回答记者提问。
王飞雪表示,十多年来,自己一直从事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也就是北斗系统的科研工作。我们多年来已经习惯了驾车出行都使用卫星导航来进行指引,这些年新兴的移动生活方式,像网购、快递、点餐外卖、网约车,还有今年火爆的共享单车,背后都离不开卫星导航提供的精确的位置和时间信息。可以说,卫星导航已经和移动通信、互联网共同构成了我们信息化社会的关键的基础设施。卫星导航系统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经过了国家几百个单位、数万北斗人的共同努力。现在北斗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进入了亿万手机。
十九大代表王飞雪:科技兴军是责任也是任务
10月22日,十九大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二层新闻发布厅举办集体采访活动,邀请党代表谈“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迈出坚定步伐”,并回答记者提问。
澳门澳亚卫视澳亚网记者:
请问,你们是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然后现场聆听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十九大报告,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教授王飞雪:
刚才刘锐团长提到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我感觉责任也很重。因为这次会上听到了报告,应该说印象最深的确实也是科技兴军。科技兴军,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目前的任务。从北斗系统来看,我们的系统这些年尽管取得了很多进步,但是我们起步要比国外的系统晚了二十年,现在还没有实现全球的覆盖,所以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即使到2020年完成了覆盖,也不能歇口气,因为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演进,新的需求层出不穷,我们未来的万物互联、工业智能化,都对更高的定位和时间的精度提出了要求。这次报告中提出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的生活方式背后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离不开时间和位置的高精度服务,这都给我们科技工作者带来很大压力。
十九大代表王飞雪:国防科技领域科研要聚焦国家和军队的重大需求
10月22日,十九大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二层新闻发布厅举办集体采访活动,邀请党代表谈“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迈出坚定步伐”,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记者:
我想请问代表一个问题。我们知道有一句话,只有打造后天的军队,才能够赢得明天的战争。也就是说未来战争对军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跟以前不一样的要求。那么想请问几位代表的是,你们现在在工作训练当中是怎样针对未来战争的需要来提升战斗力的?另外,我看到几位代表都非常年轻,也非常优秀,是不是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你们在军营当中成才成长有什么特别的经历?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教授王飞雪:
说一下我的体会。王锐是在兵营中成长,我是在校园中成长,我介绍一下我个人经历。我考大学就考上了国防科技大学,完成博士学位之后留下当老师,一直到现在。我们从事的是国防科技研究。刚才这位记者提到的面向未来的战争,我觉得,这次主席在报告中提到聚焦实战,实战就是指未来的战争。我们觉得,聚焦实战是非常关键的,科研有很强的灵活性,有很强的方向性,可以自由选择,也可以聚焦。作为国防科技领域的科研和一般领域的科研确实有显著差别,一定要聚焦我们国家和军队的重大需求。我们从事的科研,像北斗系统,就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成长起来的。
我还记得我是怎么进入这个行业的。1995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已经开始正式建设北斗系统,当时美国和苏联已经建成了他们的卫星导航系统,效果非常好,应该说我们都非常想建一个类似的。但是中国当时的经济实力不可能建这样一个20多颗卫星构成的系统,那时候我们国家五年时间只能发6颗卫星。这种情况下,我们老一辈科学家没有放弃,他们创造性地提出来一种双星定位的原理,只要两颗卫星,就可以对我们国土周边实现定位。采用这样一种全新的方案,就带来了很多过去没有碰到过的新问题。
其中有一个叫快速捕获的难题,之前有十年的攻关论证,一直没有解决。我和我们团队,被这个难题所吸引,最终用一些新的技术,把这个难题解决了。我那时还是一个学生,就发现这样面向实战的问题非常有挑战,我们当时就从原来最热门的专业调整出来了,这一做就是二十多年。在这个过程中间,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增长,我们已经可以做十几颗卫星的北斗二号系统,现在正在做30多颗卫星覆盖全球的北斗三号系统。
所以,说到成才,首先一定要把个人的兴趣爱好、梦想、追求、理想和我们国家的、军队的重大需求结合起来。第二个是要敢于创新,很多时候,创新一定会面临很多挑战,因为没有人走过,特别是面向明天、面向未来,一定有很多无法仿造和学习的地方,这时候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第三个是要善于创新,作为科研工作者,要采用很多很好的方法,所有好的新的知识都要掌握。最后一点,一定要依靠团队,做这样的国防科技,一般都是难度比较大、规模比较大、时间跨度也比较大,依靠个人的聪明才智也许能解决一两个小问题,但是不能持续地解决真正聚焦实战长期面临的诸多挑战,所以一定要依靠团队。我所在的团队,最初是三个人,现在是三百多人,就是在面向实战中成长起来的。我们这个团队有一大批年轻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实战,成长得非常快。我的回答到这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