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北斗民用市场有待开拓创新,建立大产业联盟是关键
经济日报
2017/10/31 10:59
作为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实时服务。自2012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性服务以来,北斗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不过,目前北斗民用领域的市场推广效果并不理想,产业发展同质低端竞争的问题必须严防。
  北斗民用领域市场效果不佳的原因,首先在于北斗民用领域目前还没有国家层面的归口管理部门。顶层架构不够清晰,不仅对北斗民用产业的整体规划、发展战略的制定有着不利影响,也造成北斗民用领域的行业标准化建设滞后,阻碍了北斗系统的规模化应用推广。
  其次,关键芯片技术研发存在瓶颈。北斗芯片是北斗产业的核心,产业链上游是导航定位芯片,包括射频芯片、基带芯片、数据处理芯片等。目前,我国卫星导航芯片市场绝大多数份额被外国占据,国内企业研发此类芯片还处于起步阶段。
  此外,产品应用未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随着可穿戴设备、智能制造及其他智能硬件的兴起,“北斗+”大众应用蓬勃发展。但北斗民用产品大都集中在车载终端、船载终端、养老、校园卡等领域,同质化现象突出。大部分企业都是跟随和仿照GPS应用,缺乏市场开拓和产品创新。
  同时,北斗产业发展目前还存在思维误区。比如,一些地方政府给予北斗产业园区“输血式”的支持政策,导致盲目拼规模、跟风建设等问题。实际上,北斗产业发展关键在于不同领域的推广应用,体现的是对其他行业的服务价值,不宜简单设定规模目标。
  为此,应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北斗民用领域的系统化管理。据了解,目前对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的定位还在进一步论证中。北斗的国家战略属性决定了它需要由国家特定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北斗产业民用领域的发展需要尽快建立国家级的管理运营体系,实现国家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目标。
  与此同时,树立、推进并造就“中国北斗时空服务”国家品牌,成体系地推进以“中国北斗时空服务”为主体的智能信息产业发展。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战略合作机遇,发挥政府导向作用促进国内芯片企业与国内手机、汽车等终端产品厂商合作,共同加快北斗产业“走出去”,将北斗国家品牌推向更多国际市场。
  有了顶层设计,就可以选准技术方向,引导北斗民用技术兼容性发展。北斗系统需要实现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性与互操作性。因此,有关部门应制定推进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以国家战略推动北斗系统应用在更多终端产品中,使用户有更多、更好的导航服务选择。
  在具体运行中,应着眼建立北斗大产业联盟,协同推进行业有序发展。支持建立联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与服务体系,制订服务规范和服务标准,重点突破北斗产业的共性技术和高端环节。以北斗产业联盟为链条,鼓励区域内企业和政府间的资源共享,建立完善产业配套,促进上下游厂商的国产化制造。
  此外,还应强化模式创新,推动北斗系统大众化应用。在这方面,可借鉴国外成功经验,通过差异化税收等方式力推北斗在汽车、手机等关键领域的推广应用,研究形成有效的市场推广模式,让北斗融入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