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经济观察网: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总体产值突破3000亿元
经济观察网
2019/05/17 10:16

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全天候的精准时空信息服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保障。作为我国“从无到有”,实现完全自主可控的北斗系统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并逐步应用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伴随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北斗技术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正在凸显。

总体产值突破3000亿元

5月15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在京发布《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9)》。白皮书显示,2018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3016亿元,较2017年增长18.3%。其中包括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达1069亿元,占总产值的35.44%,北斗对产业的核心产值贡献率达80%,由卫星导航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达1947亿元。

目前,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数量保持在1.4万家左右,从业人员数量超过50万。截至2018年底,业内相关上市公司(含新三板)总数为51家,上市公司涉及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的相关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10.74%。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告诉经济观察网,从目前的发展来看,预计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到2020年有望实现4000亿的总体产值目标。

事实上,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近来年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包括国产北斗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进一步取得全面突破,性能指标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并已形成一定价格优势。

2018年底,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并开始提供全球服务,这标志着北斗正式开启了全球化服务进。包括“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在内的世界各地,均可享受到北斗系统服务。

2019年4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拉开今年北斗高密度组网的序幕,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也随之迈向崭新的发展阶段。

据了解,北斗系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交通、海事、电力、民政、气象、渔业、测绘、矿产、公安、农业、林业、国土、水利、金融等十几个行业领域。此外,白皮书显示,2018年,北斗系统在智能网联汽车、民航、海洋观测等新兴市场得到应用。

于贤成介绍,截至2018年底,各类国产北斗终端产品应用规模已累计超过8000万台/套,采用北斗兼容芯片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接近7亿台/套(含智能手机),北斗应用正在诸多领域迈向“标配化”发展的新阶段。

他进一步说,国产北斗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在2018年进一步取得全面突破,性能指标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并已形成一定价格优势;国产北斗双频SOC芯片及国产五模四合一北斗三代芯片的推出,标志着我国已经迈入导航芯片技术先进国家的行列。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顺利开展,天基增强系统建设初见成效。基于北斗的导航服务已被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制造、位置服务等厂商采用,广泛进入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领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知识产权方面,据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卫星导航专利申请累计总量(包括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已突破6万件,位于全球首位。2018年度专利公开量达到12684件,再次突破新高。

北斗应用市场显现新一轮快速增长态势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秘书长李冬航表示,在北斗系统定位精度不断提升以及芯片性能价格进一步稳定的背景下,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车联网和低碳经济等新技术和新经济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在相关政策引导下,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工农机械、无人系统等应用领域的细分市场已经显现出新一轮快速增长态势。

他介绍,2018年,卫星导航行业应用市场保持平稳。交通运输和海洋渔业的北斗应用已全面深入,进一步提高了行业综合信息化水平,其他行业,如市政、电力、综合安防、精准农业等的北斗规模化应用发展趋势明显。

在大众市场的北斗应用规模持续扩大,2018年国内销售的智能手机超过60%的款型均支持北斗;北斗开始大规模进入乘用车辆前装市场,目前已经累计有超过200万辆车拥有“北斗芯”;在新兴的智能网联汽车新兴市场需求将逐步显现。

同时,特殊市场的北斗应用规模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比如防灾减灾、公安缉毒和海上遇险搜救等细分市场。

白皮书显示,目前国内卫星导航定位终端产品总销量突破5.3亿台,其中具有卫星导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机销售量达到3.9亿台。汽车导航后装市场终端销量达到400万台,汽车导航前装市场终端销量达到450万台,各类监控终端销量在500万台左右,专业高精度接收机终端销量突破16万台(套)。

另外,据白皮书显示,2018年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华中、西部五大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区域,总体实现产值2388亿元,在全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中占比高达79.6%。这也意味着,我国各地方产业群体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区域集聚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

北斗产业化发展前景广阔

面向未来,北斗产业化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北斗三号系统的即将全面建成、面向全球化服务,以及国家战略实施和宏观政策的有力支持,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正迈向崭新的发展阶段。

李冬航表示,北斗系统正从区域走向全球,已先后落地应用“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20年服务范围将覆盖全球,2035年前还将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迎来由技术融合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共同带来的升级发展变革。

白皮书显示,中国企业的卫星导航定位产品已在全球 100 多个国家实现销售,其中北斗已先后落地应用“一带一路”沿线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

李冬航介绍,目前,我国已经与东南亚、南亚、中亚、东盟、阿盟、非洲等国家和组织建立了北斗相关合作机制,举办北斗亚太行、北斗东盟行、中阿北斗合作论坛等系列活动,加强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建设北斗系统海外中心,推动北斗在亚太地区和“一带一路”地区的落地应用。同时,为了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我国还向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捐赠了北斗系统有关设备,用以监测和评估相应地区北斗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性能,共同推动兼容卫星导航终端设备应用服务亚太地区。以上这些合作,都为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推 广应用北斗创造了机会。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多边合作机制框架下,我国与“一带一路” 国家和地区将共同努力,推动北斗系统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李冬航对未来产业的发展很有信心,他表示,未来北斗与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加速实现融合创新,以北斗提供的时空信息为核心的导航定位授时服务产品,必将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互联网位置服务中,大规模进入到行业应用、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服务等领域,深刻且深远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他也提出,北斗应用的焦点问题和最大难题是推进传统行业的转型和升级。我们已经创新出融合的模式,遵循“北斗+”创新和“+_北斗”应用的新生业态,实现技术融合、应用融合和产业链融合。他认为,生态的发展是当前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举例来说,与北京燃气合作的“北斗+燃气”,主要应用在北斗燃气泄漏检测领域,据估计,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每年40亿元以上,而燃气行业的北斗应用市场规模将达到每年70亿元。

目前,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活动现场,都可以看到“北斗高精准燃气泄漏检测”工程车的身影。

“北斗+燃气” 已经成为国内各家大型燃气集团均已制定北斗应用规程,行业应用标准正在形成,北斗精准应用成为智慧燃气发展刚需。李冬航说,其应用的城镇已由2016年的300余个迅速增至2018年的600余个,国内燃气管网从2014年的40万公里增长至2018年的80万公里,快速扩张的管网迫切需要精准、高效的“体检”方式。

另外,随着5G时代的到来,“北斗+5G”有望在机场调度、机器人巡检、无人机、建筑监测、车辆监控、物流管理等领域广泛应用,将进一步促进北斗增值服务的应用普及和多样化发展。

据悉,目前一个由北斗系统提供时空数据、由5G通信系统实现智慧感知与传输、由大数据实现海量时空数据的分析与挖掘、由云计算系统实现泛在的智能化处理的智慧城市建设技术和数据支撑体系正逐渐完备。5G带来的移动物联网革命,将推动北斗及时空信息应用的泛在化,是继移动位置服务经济和共享经济之后,极有可能结合北斗应用形成商业新奇迹的重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