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自然资源系统全力投入应急测绘保障和次生地灾排查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19/06/20 08:54

    6月18日15时40分,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应急测绘保障中心无人机分队抵达震中长宁县双河镇,迅速展开无人机航摄工作。赵 桢 摄

  

  6月18日14时,珙县巡场镇白岩村4组月亮湾,在一处地震引发的山体崩塌现场,施工人员在地灾防治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始对路面进行清理。李鸿儒 摄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北纬28.34度,东经104.90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中位于长宁县双河镇,距宜宾城区38公里。

  地震发生后,自然资源部地理信息管理司第一时间向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部署了抗震救灾应急测绘保障相关工作。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立刻组织四川局应急测绘保障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三地理信息制图院、自然资源部第三航测遥感院等相关单位,根据四川省抗震救灾工作需求,于6月18日凌晨2时43分编制完成第一张抗震救灾工作用图并提供给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其后,按照要求编制完成《宜宾市抗震救灾工作用图》《长宁县抗震救灾工作用图》《长宁县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图》《珙县抗震救灾工作用图》和《珙县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图》,打印出图50余套,用于抗震救灾指挥调度工作。6月18日15时40分,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无人机分队也已抵达震中,并迅速开展无人机航摄工作。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快速启动测绘应急响应预案,中心相关技术人员利用最新的卫星遥感数据和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先后制作了长宁县地图、珙县地图、兴文县地图、四川省地图、宜宾市地图和四川省长宁县6.0级地震灾前影像地图,并在标示地震相关专题信息后,及时传送至国务院办公厅总值班室、应急管理部、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等相关部门和单位,为地震救援决策提供高效的地图保障服务。目前,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已安排人员24小时值守,将随时利用现场传来的最新影像数据,制作灾后专题地图,供抗震救灾工作使用。

  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积极准备地震灾区灾前卫星影像数据,提供给相关部门和单位用于应急抢险,同时紧急制订卫星成像计划,及时获取6月18日高分一号D星、高分四号卫星灾后数据并迅速进行处理。

  地震发生后,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第一时间电话联系宜宾市及长宁县、珙县自然资源部门,了解地震灾区受灾情况,并电话抽查了震中附近地灾隐患监测员上岗到位情况。根据灾情报告,四川厅迅速作出安排部署,要求宜宾及自贡、乐山、泸州、内江等周边各市自然资源部门全面开展地震灾区地灾隐患排查,逐点逐户落实监测预警和防范避让措施,坚决防止地震次生地灾造成人员伤亡。6月17日23时30分,四川厅派出的专家工作组启程,连夜赶赴震中指导抢险救灾工作,同时督促指导地震灾区周边各市立即开展次生地灾隐患排查,落实防灾措施,严防次生地灾造成人员伤亡。

  根据四川省地矿局的部署,6月18日凌晨6时,由3支地勘队伍组成的第一梯队37名专业技术人员经过长途跋涉,抵达长宁县、珙县、兴文等重灾区,他们利用携带的11台车辆和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仪、GPS等专业装备,配合当地的地灾排查队伍迅速展开次生地灾排查。经初步排查发现,排查区域此前查明的1254处地灾隐患点共有21处出现变形加剧现象。目前,受威胁的200户、700余名群众已全部完成转移。

  宜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牵头开展次生地灾排查的同时,严防死守出现险情迹象的地灾隐患点,及时转移受到威胁的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