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卫星遥感、实地考察等方法可帮助人类观察极地变化
新华网
2020/04/28 15:38
极地,好像是安装在地球上的巨大“冷凝器”,在地球的生态平衡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说到极地,你的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一片苍茫的画面——冰天雪地,浮冰飘荡……但近些年来,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威胁之一,极地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考验。日前,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联合科普中国APP、新华科普、中国科协科技传播中心、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联合直播,邀请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王汝建进行视频连线,围绕气候变化下的极地生态保护等内容,向公众普及相关科学知识,唤起公众关注极地生态环境,提高节能减排意识。

王汝建从人们感兴趣的极地生物开展话题。他介绍,在南极和北极,都生活着一些特有的动物:在北极,海豹、海象最为常见,北极熊生活在海冰上,时而出没在陆地上,此外还有北极狐等其他动物。在南极的陆地上,高等动物较少,只能看到一些飞翔的鸟类,在陆地上行走的动物是没有的。而在海洋里,企鹅是主要的代表动物,但它们也会到陆地上来,此外还有海豹、海象生活在海洋中。“除了动物,在北极的陆地上,还有一些低矮的植被,我们称为苔原植被。”王汝建讲到,“南极,夏天会出现一些藻类和菌类,生活在一些湖泊中,并没有高等植被生存,这也是南北极在物种上存在的最大的差别。”

面对人们所关注的全球气候变暖下极地的变化这一话题,王汝建表示,目前科学家可以通过卫星遥感、实地考察、运用观测系统这三种研究方法来观察极地的变化。

利用卫星遥感数据,了解冰盖的增长、海冰冬夏季的变化,了解到冰架的断裂及漂移的速度等。通过实地考察来观察极地变化的方式有很多,船载便是一种常见的方式,科学家会带着仪器设备到现场进行数据采集和样本收集。相比于前两种研究方法,运用观测系统为长期观测提供了条件,可以为人类提供更多的、长时间的数据。当极地出现极夜时,科学家难以进行考察工作,所以现场考察只能是在短时间的某一个季节中进行。故科学家可以在海底、冰盖、陆地上放置科学仪器,进行长期的科学观测。

“现在全球变暖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温室气体排放是增加全球变暖的主因。”谈到人类如何降低全球变暖对极地带来的影响,王汝建表示,节能减排和减少人类活动都可一定程度缓解这一问题。“和过去相比,现在的极地存在着大量的人类活动。如果对人类的活动不加以制约,极地脆弱的生态环境便会遭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