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国际锐评丨中国创新力更强 世界发展动能更足
央视新闻
2020/11/02 14:38

     “中国在五年计划中誓言坚持高质量发展,打造科技强国”“中国的新五年计划雄心勃勃,要建成全球科技强国”……近两天,彭博社、《财富》杂志等国际媒体不约而同地从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提炼到“创新”这个关键词。正如它们所关注的,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将其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这在中共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尚属首次,凸显了科技创新之于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大意义。

  从中共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再到这次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中共对科技创新的谋划部署既坚持政策延续性,同时也与时俱进。这次五中全会确定科技创新的重要摆位,契合了新时代中国科技创新的特征和任务,正如30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上所宣示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作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当前,中国面临的内外部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就内部而言,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规模经济发展模式边际效应不断递减,未来经济发展亟需新的可持续动力源。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无疑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人们注意到,五中全会公报当中,“新”字出现了66次;“十四五”规划建议的核心要义就是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这三个“新”。这充分表明,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从外部看,随着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对全球市场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中国在部分尖端技术领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卡脖子”情况。“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强化自主技术研发、核心技术自立自强,中国才能在未来尖端技术领域发展中“顺畅呼吸”,从根本上保障国家安全。美国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宋旭军在接受《国际锐评》评论员采访时表示,“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大幅提升科技创新的优先级,“充分体现了科技自立自强的急迫性与必要性”。

  事实上,对科技创新的追求并不只是中国下一个五年规划内容,而是未来长期发展方向。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2035年远景目标中,就包括“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从当前中国科技创新实力看,这一目标的实现具备诸多有利条件。

  得益于中国决策层始终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发力点,坚持以市场需求促创新,中国科技创新在“十三五”期间实现了量质齐升。过去5年,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5.3%提升到59.5%,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在全球131个经济体创新能力排名中升至第14位。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创新指数达到228.3,比上年增长7.8%;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23%,超过2018年欧盟15国平均水平。特别是5G、人工智能、区块链、新能源等加快应用,支撑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德勤在近期发布的《“十四五”行业研思》中预测,“十四五”期间,中国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有望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并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绝不意味着要关起门来搞创新。恰恰相反,中国的科技创新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科技进步也需要中国。回顾过去,中国科技发展并不是只为了自身,而是着眼于提升全人类福祉。比如,中国北斗卫星全球导航系统的一个重要属性就是国际化,这使得东盟国家、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都能分享北斗系统技术、产品和应用成果。再比如,中国计划在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建造,并邀请世界各国利用空间站开展舱内外搭载实验等合作。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前会长马丁巴斯托评价说,此举史无前例,将给很多没有机会进入太空的国家提供机会。更令世界印象深刻的是,中国最高领导人已经明确表示,中国愿同各国分享包括5G技术在内的最新科研成果,并承诺待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这是“创新中国”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的切实贡献。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是中国“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方向。以此为指引,富有创新精神的中国人民将不断开拓发展新空间,塑造发展新优势,同时扩大科技开放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一个创新力更强的中国,无疑将更好地成为全球创新创业者的热土,为世界复苏发展和人类科技进步注入更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