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构建北斗高分融合的数字地球生态
科技日报
2021/07/13 15:01
“空天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在日前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科院空天院)主办、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星图)承办的数字地球产业发展研讨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院长吴一戎表示,当前,我国空天遥感数据的获取能力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
  近年来,我国数字地球产业蓬勃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与航空航天产业跨界融合,催生了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业态,为数字地球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本次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聚焦数字地球科技创新、行业应用及产业政策,共同探讨数字地球产业未来发展之路。
  瞄准国际前沿 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长期以来,中科院空天院始终瞄准国际前沿,在数字地球理论研究与科技研发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科学院原党组成员、秘书长邓麦村在研讨会上表示,为提高我国数字地球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中科院空天院与中科星图自2010年起研制了GEOVIS数字地球,实现了国产化,为促进我国数字地球产业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数字地球就是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与航空航天产业深度融合构建的数字化的地球。”谈及对数字地球的理解,中科星图副董事长、总裁邵宗有这样描述,它利用遥感卫星、航空摄影等多种对地观测手段,快速高效地获取高精度地球观测数据,基于统一的时空基准重建三维虚拟地球框架模型,并根据行业需求承载融合各行业空间信息,解决待定的应用问题。
  海量数据无疑是数字地球的基础和关键核心。吴一戎透露,截至今年6月,我国在轨运行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已发射超过30颗,每天可获取上亿平方公里的影像数据。吴一戎认为,新一代数字地球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工智能在其中的应用。“通过人机协同,构建智能化应用新模式,使之前一些不可能成为可能。”
  “‘北斗+高分”融合发展是新一代数字地球产品的又一重要特色,也是构建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邵宗有提到,随着导航和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时空信息的综合应用,导航技术与遥感技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逐渐形成新的交叉领域和学科。北斗高分融合将大大提升数字地球对全球动态活动的描述、管理和分析能力,大大拓展数字地球应用场景和边界,为数字地球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和保障,犹如一辆跑车装上了“双引擎”,赋能产业发展将更具牵引力。
  对此,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吴海涛表示,数字地球作为打通天上卫星资源与地上行业应用的承载平台,在推动北斗应用融合与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张全德也深表认同,“一切皆需定位,万物均要导航。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离不开时间和空间,抓住北斗精准时空信息的应用,就抓住了数字产业化发展的牛鼻子”。
  加速成果转化 实现协同创新发展
  创立于2006年的中科星图,是中科院空天院投资的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内最早从事数字地球产品研发与产业化的企业。
  中科星图董事长付琨谈到,多年来企业相继研发的数字地球系统、建立的数字地球平台,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城市管理、农业三产融合、生态环保等领域发展和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气象领域,数字地球大有可为。”在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孙健看来,高分与北斗的结合极有可能为气象的预报能力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今后人人都是气象信息的需求者、采集者和传播者,气象数据由专业化的收集转向专业化+社会化收集,离不开数字地球这一重要的基础性平台的加持。
  在财政金融方面,空间信息的深化应用近年来也不断取得突破。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秘书长卫征提到,其将成为地方财政新的开源手段。“通过推动传统的土地财政向数据财政转型,激励政府部门把传统屏蔽起来的数据在市场上进行流转,能更好发挥其经济效益。”
  作为数字地球技术创新发展的领先者,中科星图始终强调打通创新链、产业链和资本链,加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协同创新发展。2020年7月,中科星图上市科创版,正式跨入资本市场,成为国内数字地球产业第一股。上市一周年以来,取得了快速发展,在进一步巩固技术优势的同时,产品线也更加丰富,尤其是在民用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布局。
  在上市一周年之际,邵宗有表示,中科星图将持续创新产品体系,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更加鲜活、更加泛在、更加智能的时空信息应用支撑和体验,通过为应急管理、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水利等多个行业领域提供更为前沿的赋能解决方案,共同打造新时代的北斗高分应用生态,为空天信息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贡献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