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智慧民航建设、加强通航发展
人民网
2021/11/22 14:28
近日,民航局2022年专家征求意见座谈会在京召开,广泛听取行业内外专家对明年民航重点工作安排和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
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在座谈会上表示,2022年是“十四五”的基础年,全民航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增强行业发展韧性,努力克服阶段性困难,积极促进行业恢复发展,为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冯正霖进一步表示,要在应对疫情长期性、波动性以及不确定性等挑战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民航“十四五”发展规划,全面开展“十四五”发展规划各项工作,为“十四五”时期民航发展夯实基础,不断推进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
推进智慧民航建设
提升核心关键技术攻关能力
座谈会上,来自行业内外的19位专家围绕民航安全发展、行业治理、深化改革、发展布局、服务质量、智慧民航建设、国产民机、通用航空、航空物流、临空经济、科教创新、法治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为民航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十四五”时期民航发展以智慧民航建设为主线,要使智慧民航建设成为驱动行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动力。围绕智慧民航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张军建议,加强民航“十四五”科教创新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衔接,扩大民航科教创新联盟规模,加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努力创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围绕科技自立自强推进智慧民航建设,提升核心关键技术攻关能力,加强5G、北斗等技术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州大学教授王复明建议,打通交通运输领域不同学科专业,推动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等平台资源共建共享,加强政、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八研究所首席专家丁一波建议,加强民航数据共享,推动技术集成创新与组合应用,加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智慧民航建设中的推广应用。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全球交通业务部总裁王国钰建议,加强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加强各部门协同配合,通过加强试点示范、繁荣产业生态、完善标准规范等推进智慧民航建设;整合资源促进民航与相关产业横向交流,推动数字化人才体系建设与创新体系落地。
推动公共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两翼齐飞”
完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
构建完善系统布局效率运行的航空运输网络体系是“十四五”民航总体工作思路提出的“构建完善三个体系”之一。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院长、教授,民航重点实验室主任凌建明建议,注重强化枢纽机场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定位,扩大运输机场规模,优化机场布局,加强创新驱动与科技赋能,注重机场设施的寿命、效益提升,着力打造现代化国家机场体系。
交通运输部规划院副院长、总工程师金敬东建议,优化枢纽机场区域布局,加强同其它交通方式在设施、服务、信息、规章标准等方面的衔接,完善现代化国家机场体系与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
推动公共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两翼齐飞”,是民航协调发展、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围绕通航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空军研究院研究员、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志杰建议,加强顶层设计,推动统一相关规范标准,促使各方形成合力,协同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与通航产业发展。
西北工业大学民航学院院长李玉龙建议,根据通航企业发展水平建立评价体系,开展“一企一策”精准管理,激活高原短途运输市场。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民机国合部副部长孙庆民建议,加强通航法规的修订完善与落实,将通航短途运输纳入基本航空服务计划,加大对通航运用北斗、A-DSB的资金支持力度,完善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体系。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九研究院副院长姜梁认为,要通过政策补贴,引导通航企业开展大型无人机运输服务;进一步扩大试点,推动无人机设计制造、运营、监管等经验积累。
探索航空物流发展模式
深化民航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近年来,国产民机的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这也是民航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首席专家、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吴光辉建议,继续将C919飞机的审定、颁证工作纳入2022年民航工作计划,加大相关资源、人员投入,为C919飞机交付运营做好准备。在适航审定方面,加强适航审定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适航规章和适航管理程序,开展适应中国国情的适航技术研究,提升自主科研能力。
航空物流及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有助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微建议,从规模数量、运营效率、全球网络布局、海外基地设立等方面着力提高航空物流国际竞争力,加强航空物流枢纽建设布局,并通过加强创新驱动、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等对航空物流发展模式进行探索。
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曹允春建议,深化民航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发挥机场动力源作用;进一步加强航空物流基础和战略研究,加强航空物流高端人才培养;支持“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使临空经济区成为空中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
加强国产民机、智慧民航等相关人才培养
提升民航法领域国际话语权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落实好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是促进民航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做好民航人才工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云鹏建议,注重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以及卓越工程师等人才培养,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孙建红建议,围绕行业发展规划与实际需求,加强国产民机、智慧民航等相关人才培养。
深入推进民航法治工作,坚持全面依法行政,是中国民航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航空法专家、航协法律委员会高级顾问聂颖认为,做好民航法律法规修订工作,要做好理论基础和逻辑架构搭建,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并充分研究论证,加强相关部门法律人才配置,做好经济评估分析与数据分析工作。他还建议,加强国际法研究,提升民航法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并在“放管服”改革方面加强法治保障。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教授游庆龙,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党委书记、无人机研究中心主任廖小罕,罗兰贝格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中国区副总裁于占福等专家也分别就通航发展、科研数据储备、无人机应用、行业恢复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