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开启商业化试点,北京占领自动驾驶先机
新京报
2021/12/07 09:16
11月25日,北京经开区荣华中路,一辆自动驾驶车辆在行进中,安全员将双手放在腿上,全程不触摸方向盘。车辆启动也是由乘客通过后排的操控屏完成。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在自动驾驶这一全新的“无人区”,谁抢先布局率先试点,谁就掌握了未来的先机和产业话语权。
  据新京报报道,11月25日,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在北京开放。当天,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在亦庄创新发布活动上公布了试点方案。据了解,现阶段在北京经开区60平方公里范围将有不超过100辆自动驾驶车辆开展商业化试点服务。目前,已有企业获批。
  这一示范区试点方案的公布,不仅标志着国内自动驾驶领域从测试示范迈入商业化试点探索新阶段,更意味着北京在迈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同时对北京“两区”建设也有重要意义。
  正如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所解释的那样,当前自动驾驶企业已进入下半场征程,整个行业已由技术验证、产品开发迈向商业化布局阶段。因此,开放自动驾驶商业化试点,为自动驾驶企业打通了从研发到商业化的完整闭环,也将鼓励和引导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模式的探索和创新。
  长期以来,大量科技成果转化面临“最后一公里”的“中梗阻”问题,难以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找不到商业模式。
  据了解,依据此次管理政策,在保障市场公平竞争原则的前提下,企业可采取市场化定价机制;在向乘客明确收费原则、支付方式等信息的前提下,可开启体验收费服务。
  除了对商业创新的鼓励,同时需要看到的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关键核心部件和核心技术的快速进步,这直接意味着在这些核心部件的研发和生产领域将形成产业链条乃至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比如传感器、电池、新材料、芯片等硬件,人工智能算法及软件开发等软件方向都会因此而汇聚。
  在商业创新和产业集群效应之外,更为重要也更为影响深远的是,尽管新能源汽车的到来将自动驾驶从梦想带进现实,但环顾全球,面对自动驾驶可能会产生的法律、商业、交易、伦理问题,目前各国都没有一个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自动驾驶作为AI技术探索的最现实的应用场景之一,一直被寄予引领产业未来变革方向的重望。但也正是因为这一技术足够前沿,以至于目前的主要交通场景规则并未有对应的配套。在这一全新的“无人区”,谁抢先布局率先试点,谁就掌握了未来的先机和产业话语权。北京启动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无疑抢得了这一赛道的先机。
  北京“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要实现这一目标,聚焦“卡脖子”技术攻关和战略科技力量、推动产业新动能培育和全域应用场景构建就显得格外重要。而自动驾驶示范区的落地,就是这样一个恰当的撬动发展的“杠杆”,也是加强政策引导、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的一个典型样本。
  其背后的产业政策逻辑是,通过给予产业更宽容的发展空间和探索试错空间,加速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全面优化创新环境,充分发挥领军企业创新带动作用,以期逐步建立产业生态,进而为上游的技术攻关提供更好的资金和实际应用数据支持。
  而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对于那些专精特新的企业的发展和探索来说,这种试点和包容的自由度和开放空间,也正是产业政策对于市场主体的最好赋能。
  总之,无论是从哪个层面看,北京正式开放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都将在促进北京“两区”建设和“四个中心”建设上产生深远意义,前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