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保障冬奥,也有咱自然资源力量!
i自然全媒体
2022/02/11 14:48

2月4日,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世界首个“双奥之城”北京隆重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近3000名奥运健儿,将在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个赛区,上演速度与激情的碰撞。

北京街头随处可见“双奥”元素 。特约记者 李文明 摄

自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6年2000多个日日夜夜,北京、河北的自然资源部门始终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服务保障冬奥会筹办的工作中,将“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奥理念精准落实在每个环节。

这场载入史册的冰雪盛会,镌刻着鲜亮的自然资源印记。

重任在肩:

服务保障262个涉奥事项

北京冬奥会共设7个大项,109个小项 ,计划使用41个场馆,北京赛区承办所有的冰上项目,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承办所有雪上项目。

参赛选手们穿行山间潇洒地掀起片片雪沫,冰壶在冰面上优雅地滑动,人们坐在电视机前为精彩的比赛欢呼喝彩……而为了这一切,冬奥会的基础工作早在几年前就进入紧张的筹备状态。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全口径涉奥事项186项,包括工程建设类项目55项,其他技术、服务类事项131项。”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冬奥会城市运行及环境保障组成员,北京市规自委按照北京冬奥组委关于冬奥筹办“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的要求,紧紧围绕目标任务,立足职能,全力推进各项工作。

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院技术人员在延庆赛区开展地质灾害现场调查。段金平 供图

项目动工,地质、测绘队伍是先行军。7年前,北京2022年冬奥申办成功,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院就立下过汗马功劳。

记者了解到,作为雪上运动的“重头戏”,高山滑雪场选址是申办冬奥的重中之重。接到委托后,北京市地勘院迅速开展了规划区前期地质调查工作,仅用两个月时间就拿出调查报告,为高山滑雪场规划选址的科学落地和申奥成功打下坚实基础。当“申奥”转为“筹奥”,延庆赛区地质灾害评估、项目水文地质调查、岩土工程勘察,又成为他们新的战斗。

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院调查人员正在进行岩体产状测量记录。段金平 供图

同样在延庆赛区部署“重兵”的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提出“冬奥会全生命周期地理信息服务”的总体构想,把技术服务贯穿冬奥会规划设计、施工监测、运维管理的全阶段。

从山区无人机测绘、冬奥会夏季储雪量变化监测,到国家冰上项目训练中心制冰划线、老旧工业厂房改造……100余个项目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我们举全院之力保障北京冬奥会,大家觉得这是今生难得的一次参与冬奥、奉献冬奥的机会,有一种使命感和荣誉感。”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刘虹说。

河北省自然资源部门列入冬奥会项目清单的有76个项目,主要为冬奥项目用地保障和赛场周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河北省自然资源厅用途管制处副处长张德良介绍,76个项目中,需新增建设用地的多达40个,而且每个项目用地手续办理情形不同,存在问题不同,需要逐个制定方案解决。“当时仅需要组卷报国务院审批的京张铁路、大张铁路和延崇高速公路等配套基础设施项目的用地就达1.5万余亩。”大家都说,这真是一段压力山大的日子。

争分夺秒:

专业要求不降低、规划审批效率高

按照北京冬奥会要求,所有涉奥项目必须手续完善,随完随检。时间紧、任务重。如何高质量高标准按期完成任务,考验着自然资源部门的智慧和执行力。

北京市规自委牵头联络冬奥组委、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办公室等相关部门,搭建了项目审批协同平台,通过委内会商、冬奥专班工作会、项目规划联审会等方式,加快推进涉奥项目建设。

“我们严格精细把控场馆规划,坚持对标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按照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全体会议、冬奥组委场馆审议会等审议通过的规划设计方案推进冬奥会建设项目。”北京市规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对具体场馆及配套设施规划设计方案的研究中,北京市规自委密切与冬奥组委及市投资、建设等主管部门对接,详细了解赛事需求,对设计方案进行精细化审查把关,力求务实、节俭。在审批过程中严格落实集体讨论制度,依法履行上报程序。同时加强全过程监督,确保建设项目不走样,专业要求不降低。

冬奥临时设施项目涉及多个比赛场馆,用途多样、点多量大,设计周期紧,如按照一般工程项目进行专项消防设计咨询研究,势必影响建设进度。为破解消防审查难题,北京市规自委一方面督促设计单位抽调精干力量,全面梳理消防技术问题,另一方面组建高水平消防专家团队,全程跟踪指导问题处置,帮助了延庆区4座加氢站等一批“绿色办奥”重要设施顺利通过消防设计审查。

功能定位为“首都两区”(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张家口,以独特的气候、地势和交通条件,成为举办冬奥会的理想之选。由于比赛场地的特殊性,张家口赛区的核心区选址远离城市,并不在当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中。如何保障赛区项目建设?

张家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田建军告诉记者,经原住建部、原国土资源部同意,该局及时启动了全市规划编制调整工作,机构改革后又按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要求修改完善。“2014年以来从省到市,我们协调开展了10个方面的专项规划编制,如《河北省冰雪运动和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规划》《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等。同时,与清华大学规划团队一道深入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确保所有奥运项目和配套设施在规划中找到位置,在落位落地时全部依法依规推进。”

张家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排查冬奥赛区地质灾害隐患。张昕辉 供图

蓝图绘就,紧接着就是用地保障。在全省建设用地紧张的情况下,河北省自然资源厅追加张家口崇礼冬奥核心区规划用地1.55万亩。开辟绿色通道,对于标记“冬奥项目”字样的项目用地提速审批。政策性强、环节多,那就“一个项目一个专人盯”,大幅压缩了冬奥项目用地审批时限。崇礼城区至太子城等3条道路用地1天内完成审查上报。

张家口赛区古杨树场馆群建设涉及地块14宗,面积900.5亩,土地招拍挂供应步骤多、周期长。张家口市崇礼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多部门联动,在落实征地补偿、土地收储入库阶段,同步对接规划、评估,编制出让方案、发布公告。从省政府批复项目建设用地转用征收到供地合同签订,共用时33天,做到了速报、速审、速批。

开拓创新:

新技术新方法新突破

服务和保障重大项目,对于自然资源人而言,如同一日三餐,习以为常。但在其服务的众多“甲方”中,北京冬奥会因项目难度大、专业性和探索性强,着实让位居“乙方”的自然资源部门费了不少劲。

“此次冬奥会规划保障工作与以往重大项目相比,差异非常大。特别是在自然山体上建设雪上场馆,从选址设计就开始考虑如何书写中国文化,保护好生态环境。”北京市规自委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我国在滑冰、滑雪等冬奥项目上的历史积累较少,国内已建成的大道速滑馆不多,且规模较小,达不到冬奥场馆标准。申奥文件中提出的国家速滑馆占地约20公顷,包括座席1.2万个和400米国际标准赛道,为全冰面设计,国内没有先例,也没有具体规范要求,需要工作团队从场馆规模、高度、能源负荷、交通组织等方面积极探索规划条件。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技术人员对首都滑冰馆项目开展竣工测量。刘艺 供图

迎难而上,探索创新势在必行。

在落实绿色办奥方面,北京市规自委会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编制了《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这是国际上首部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填补了国内外的空白,对雪上运动场馆绿色发展起到了规范和引领作用。

冬奥会场馆建设在设计伊始就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原则,使新建、改造场馆和设施满足绿色建筑标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作为本届冬奥会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用上了碳排放趋近于零的制冰技术,诠释了科技赋能“绿”;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绿色电力全覆盖,被形象地称为“张家口的风点亮了北京的灯”;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飞天飘带”的首钢滑雪大跳台,成为全球首个设立在城市工业遗址上的永久奥运场馆。

延庆赛区总体规划设计围绕“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的理念展开。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和赛道设计的联合创新,最大程度丰富运动员的参赛体验,最大限度减少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呈现出了融于自然山林的绿色赛区。

在地质勘查方面,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有力保障了北京冬奥会的地质环境安全。北京市地勘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延庆赛区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项目为例,开展监测时正值赛区建设施工期,地质环境受工程影响出现了较快的变化,为及时掌握工作区地质环境变化、应对边施工边监测的难题,项目组专家提高监测频率,综合运用了卫星遥感、三维激光扫描、边坡雷达、现场调查、布设监测设备等天空地一体化手段,实现了对赛区地质灾害多灾种、多尺度、多平台、多手段、全方位、全流程的监测。

在测绘方面,利用无人机首次实现山区1:500地形图测绘。452幅面积覆盖18.6平方公里的1:500地形图,满足了延庆赛区场馆和赛道初期规划设计的需求。

在方案优化阶段,北京市测绘研究院将延庆赛区实景三维成果和规划设计方案整合为三维场景,搭建了立体、直观、精准的三维展示平台,为规划方案实施后的落地成果提供了直观的参考。该三维场景在高山滑雪中心雪道定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技术人员对国家高山滑雪项目开展竣工测量。刘艺 供图

北京市测绘研究院副院长陈品祥告诉记者,冬奥会雪道的规划最初由国外公司完成,速降赛道结束区的初址与第一集散区相距甚远,二者高差约100米,相当于30多层楼高,靠步行上去十分困难,而单独架设缆车成本昂贵。为解决这个问题,该院团队结合三维模型,提出调整雪道中心线的建议,得到了国际雪联高山滑雪项目委员会主席、高山滑雪赛道设计专家鲁西的充分肯定。

就在延庆赛区闭环管理的前两周,北京市测绘研究院接到紧急任务,需在短时间内获取高山滑雪中心各赛道高精度测绘数据,用于计算赛区各赛道的造雪厚度、面积等专业参数。此时赛道已有冰雪覆盖,加之测区高差极大,普通的测绘传感器很难获取到满足要求的数据。项目组经过大量技术论证,最终采用了“倾斜航空摄影+激光雷达”的技术路线,克服空域飞行难、防疫要求高、作业环境艰苦等困难,完成了全部数据的获取任务。这次作业,是国内首次利用无人机激光雷达技术对大型冰雪赛事的雪道造雪厚度进行高精度测算,为我国后续高规格雪道的设计和建设打下了基础。

春华秋实:

一场不负使命的收获之旅

时光倏忽而过,自然资源人脚踏实地,一件事一件事地完成了各项涉奥任务。

张家口454个矿山有序退出,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修复、绿化造林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0%,空气质量在京津冀地区最优;京张高铁、京礼高速全线通车,一大波滑雪爱好者乘着飞驰的列车奔赴冰雪之约;拔地而起的黑科技场馆、蝶变滑雪小镇的偏僻山村、热起来的冰雪经济、全域全时段覆盖的地质灾害应急保障……北京冬奥会,以完美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事非经过不知难。多少次披星戴月、多少回攻坚克难。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大家说,参与北京冬奥会,是历练,是收获,是成长。

“通过服务保障冬奥会,全方位提升了我院在高海拔山区精密测量的水平,形成了一整套应用于高海拔山区工程测量的解决方法。同时,三维平台的立体、可视化应用,进一步提高了规划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促进了多方协作。”北京市测绘研究院副院长陈品祥说,当难题被一个新想法、新点子解决,当启用新设备、新方法提高了效率,项目参与者的获得感便又多了一分。

同样开展了大量野外工作的地勘队伍亦有同感:“在服务冬奥的过程中,我们提高了地质调查评估和工程勘察精度,更加善于运用区域地质、宏观地质与现代技术方法相结合的手段解决工程地质问题。”

北京市地勘院院长刘连刚告诉记者,现阶段山区管廊工程在北京市乃至全国尚为数寥寥,全院有幸参与了北京冬奥会外围综合管廊地质灾害评估,既锻炼了队伍又积累了经验,为复杂地质环境下的地质灾害评估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三光荣”精神在项目实施中得到充分发扬和传承。

让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引以为豪的是,2019年和2020年冬奥会筹办重点任务考核评价均拿到了“优秀”。“高度重视和建立高效的工作机制,是做好冬奥项目用地保障的关键。”河北厅用途管制处副处长张德良告诉记者,省厅主要负责人多次到项目一线调研指导,赴自然资源部沟通对接汇报相关工作,争取到了最大的支持。通过细化责任、明确分工、制定具体措施,确保了用地审批效率和时限。

河北省自然资源厅用途管制处工作人员在研究冬奥场馆用地组卷报批工作。贾彬 摄

冬奥会筹办,张家口巨变。全力以赴的自然资源人感慨万千。

“第一个收获,政治意识提高了。大家认为这是代表国家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在工作中自觉提高了政治站位。第二个收获,主动服务意识增强了。为冬奥项目加班加点,跑省厅、到一线,自发而积极。第三个收获,通过筹办大型国际赛事,与国际国内各行业顶级专家和团队交流合作,开阔了眼界,刷新了思维,提升了业务能力。”张家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田建军说,经过冬奥会的锻炼,干部职工能更好地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角度,统筹谋划自然资源工作。“下一步,我们将以绿色为本底,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做好全市‘三生空间’布局,把张家口首都两区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等一系列工作落实到位,在奥运之后继续把张家口的生态发展牌打响打亮。”
(记者:陈舒 周楚军 段金平 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