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无人机装上“北斗”系统自主作业
长江日报
2019/03/25 10:02

江夏区植保站植保无人机在五里界为油菜花喷洒除菌剂和叶面肥
  正值油菜病虫害防治关键期,江夏区植保站又开始忙碌起来,不过和以前不同的是,无人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为他们的工作标配。在江夏,不仅天上飞机装上“北斗”系统自主作业,地里的农机也用“北斗”翻地,农民感叹:不下地不湿鞋就能把农活干完。
  “北斗”让飞防作业更智能化
  江夏五里界油菜花已经成片盛开。日前,在农业服务中心示范基地,长江日报记者看到,飞手马顿正给植保无人机更换电池。电池更换完成后,他又掏出手机打开App,查看了无人机完成的工作量,并设定好下阶段航线和返航点,按下按钮,无人机升空,准确按照他事先设定的路径继续喷洒。
  据马顿介绍,过去操作无人机需要在控制器上架手机才能操作,现在装了“北斗”以后,像这种地势平坦无障碍物的作业区域,完全可以设定航线后自主作业,不再需要人工操控。
  基于无人机飞防更加智能高效,江夏区植保站每年耕作面积在不断扩大。2014年植保站开始无人机飞防作业时,飞防面积只有3000亩,去年飞防作业面积已经高达5万亩,今年还会增加。
  在五里界陈家湾村某无人机公司的训练场里,学员们正在学习怎样操作无人机。据介绍,随着农业植保飞手待遇提高,操作越来越智能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习驾驶植保无人机,平均月收入都有8000—10000元。
  “北斗”让农机操控更精细化
  在江夏金口街金水三村,海勇农机合作社社员李海棠正开着拖拉机在地里进行深松作业。拖拉机驶过,原本结实的土壤变得蓬松,土质颗粒均匀。
  “我要趁着最近天晴赶快把地翻好,天晴了就能直接播种。”李海棠表示,他驾驶的拖拉机背后拉的是旋耕机,过去没有北斗系统的时候,耕地有深有浅,规格不一致,有的时候土地深度不达标就得重来。
  他指着驾驶室内的“北斗”终端显示器说:“现在看着显示器,旋耕机作业深度一目了然,翻地可以一次成型。”
  加入合作社开农机为李海棠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过去靠牛耕种时,一天最多耕10亩地,现在靠拖拉机一天耕种几十亩。他除了耕种自家的土地,还开农机具帮周围农户耕种,一年还可以增收几万元。
  据金口海勇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海勇介绍,合作社已有83台农机装上“北斗”系统。“北斗”系统精度高,误差只有万分之三。如今,收割机也装上“北斗”,一次性完成收割和翻地。
  不下地不湿鞋就能搞好生产
  安装“北斗”系统,同样也让农机管理更加精细化。王海勇打开北斗终端App,输入自己的手机号以后,合作社内农机具的分布、方位和作业量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江夏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农机具上安装“北斗”系统,是湖北省军民融合项目中的子项目,目前,江夏区共安装近500台北斗终端系统,本月完成550台的安装工作。
  安装“北斗”系统,除给农户带来好处,管理机构也可以通过北斗系统实时掌握全区耕作面积和耕作类型。还能通过“北斗”平台发现哪里需要农机具,及时调配。
  近几年来,江夏区主要农作物的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80%,未来实现智能化后,产量和效率必然有巨大提升,农民不下地不湿鞋就能搞好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