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新春走基层】中国航天人的深情告白
光明日报
2019/02/14 09:19
1月21日,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四星”的方式成功发射了“吉林一号”光谱01星、02星和2颗搭载星。春节前执行这样重要的发射任务,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副总指挥金鑫看来只是“日常工作、本职工作”。春节将至,记者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与外面张灯结彩的节庆氛围不同,这里的人们仍然奋战在一线,谈论的话题也只有工作。在我们眼中,他们是探索浩瀚星空的英雄;但在家人眼中,他们是时时刻刻的牵挂和眷恋。
从1970年长征一号火箭成功首飞到2018年一年长征系列火箭成功发射37次,这是国家航天工业实力在新时代的质变。“2018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布‘北斗’、送‘嫦娥’,几乎月月有捷报。”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体副主任设计师何兆伟介绍,仅2018年10月15日至12月25日就完成5次发射任务,刷新了我国单一火箭年度发射数量纪录。“这5次发射任务包含‘北斗’‘嫦娥’等国家重大工程,研制队伍也经受住了考验,尽显‘金牌’成色。”如此高密度发射纪录的背后,离不开默默无闻铸造大国利器的中国航天人。
“这次‘一箭四星’发射任务完成得很圆满。”长征十一运载火箭结构总体设计师高利军介绍,“春节期间要准备今年夏秋季节的海上发射工作,这将是我国第一次在海上发射运载火箭,要进行很多测试、试验,确保万无一失。”
三箭七星同时在场测试、交替发射,最短间隔15天连续发射……2018年,多发多种任务并行成为常态,人员三班倒,一拨人撤离后,下一拨人迅速到岗。无数个双休日变成工作日,“黄金周”变成“工作周”。其实,他们也盼着和家人团聚,但在工作面前,他们用实际行动对祖国“深情告白”。
一次执行北斗卫星发射任务时,恰逢中秋节,长三甲系列火箭总指挥岑拯给远在老家的父亲打了一个电话,老人一边叮嘱儿子注意身体,一边紧盯着电视屏幕,生怕错过火箭升空的画面……彼时,距离岑拯上一次回乡探亲已有3年了。“春节休息几天,3月份,我们就要到发射场执行下一个任务。”岑拯说。
“发射火箭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导致整个任务失败。”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体副主任设计师朱平平不到30岁,但成熟稳重的他从不“怠慢”任何一次发射,他向记者讲述了嫦娥四号发射背后的故事。
“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任务只有连续两天的发射窗口,一旦错过发射时机,发射任务将推迟半年,给整个工程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朱平平说,团队就此开展“低温加注后推迟24小时发射”技术创新,这在国内尚属首次。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总指挥金志强告诉记者,这些年轻人,不仅在技术上扛起了大旗,也把航天人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传承了下来。
每次发射成功,发射场指挥大厅大屏幕就会换成红色的庆祝标语,工作人员简单留影纪念后,便匆匆赶赴刚刚发射的工位,检查塔上部分设备状态及发射后恢复情况。对他们来说,成功的喜悦只属于当晚,第二天便要迎着新的朝阳,去创造下一个奇迹,因为他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