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科技引领 跑出青海发展“加速度”
青海日报
2019/02/22 14:21
——2018年青海省科技创新工作综述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青海装备制造业不断升级换代
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正式挂牌,祁连山区2333公顷退化严重的黑土滩又重现了绿色;
德令哈5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成功并网,我国也正式成为世界上第8个拥有大规模光热电站的国家。
我省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3家;新增科技型企业121家;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8家,总数达到42家……
一项项技术难题的突破,一件件技术成果的获得,2018年,我省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工程,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跑出了青海科技创新的“加速度”。
好政策
培育创新发展的土壤
科技创新的环境在不断地改善。
围绕成果转化收益分享、创新创业、科技奖励改革、县域创新,2018年我省制定出台了《青海省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等4项创新政策。并建立科技专家库、科研诚信黑名单等制度,不但简化了预算编制,也为科研经费的管理“松绑”。
当年11月29日,省科技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联合出台的《青海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二十条(暂行)》开始执行,针对我省科技领域存在的问题,重点建立完善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按照能放尽放的要求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提高科研管理绩效,进一步营造宽松的科技创新氛围。
继续深化转制院所改革,截至目前,已经完成青海省化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4家转制院所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理清了出资企业公司制改革后责、权、利,继续深化股改企业股权制度改革,充分释放股改企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能。
制定出台了《青海省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了《青海省创新券管理办法》,安排500万元开展青海省科技创新券服务工作。
大投入
激发创新主体的活力
截至目前,全省共登记科技成果518项,申请专利3336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29件;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332项,科技投入16.27亿元,省财政科技经费支持7.11亿元;已验收完成各类科技项目207项,科技投入9.42亿元,省财政科技投入1.65亿元,新增产值17.08亿元。
完成2018年度154家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鉴定工作,鉴定额13.5亿元,落实2017年度加计扣除补助1400万元。
去年以来,新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省级科研科普基地4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众创空间13家。完成对6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6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年度考核评估,以及32家科研机构、1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26家众创空间的绩效评价等工作。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3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6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94.28亿元,同比增长32.97%;新增科技型企业121家,科技型企业总数达到415家,提前2年完成倍增目标,实现工业总产值555.96亿元,同比增长56.41%。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8家,总数达到42家。
围绕“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等,重点培养集聚一批发展急需的创造型、复合型、外向型高素质科技人才,加快聚集和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完成第十三批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的选拔认定工作,共选拔学科带头人51名,并对前十二批368名学科带头人进行了评估考核。
破难题
提高科技供给的水平
围绕“四个千亿元”产业发展需求,在新能源、新材料、环境污染控制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在盐湖化工和新材料领域,年产3000吨金属锂生产线联动试车成功,标志着全球最大规模盐湖氯化锂熔盐电解法制取金属锂生产线实现全线贯通。
在农牧业领域,攻克菊芋低聚果糖分离纯化、脱苦、脱盐等技术难题,参与低聚果糖国家标准制定,取得菊粉领域产品生产质量标准话语权。将4G、GIS、RS应用于高寒草地畜牧业中,初步建立天地合一的天然牧草采集、监测系统,建立了基于北斗的草地自动监测站和北斗生态畜牧业数据服务平台。
在新能源领域,攻克太阳能热发电中高温蓄热技术及研制塔式热发电装备的技术瓶颈,建成我国首座大型商业化槽式光热电站。
在生态建设领域,启动实施“三江源区高海拔城镇造林绿化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重大专项。围绕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青海片区)建设,实施黑土滩治理、典型矿区生态修复,柴达木地区荒漠化防治新技术研究与示范以及湟水流域水-气-土一体化环境管理体系及污染控制关键技术集成,为不同区域环境治理提供支撑。首次突破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种植豆科牧草难以成功的瓶颈问题。
助民生
推进品质生活的步伐
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因地制宜推广适于我省农村牧区农业生产生活用能、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污染物处理等相关适用技术和装备,促进废弃物资源的清洁化回收和规模化利用,建设美丽乡村。
在乐都区实施“青藏高寒地区装配式生态厕所与太阳能耦合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填补我省农村装配式生态厕所产业空白。
在茶卡镇实施“高海拔农牧区村镇垃圾无公害处理研究示范”项目。通过牛羊粪便资源化利用,使得陈年牛羊粪便利用率超过95%,消除了牛羊粪便对环境产生的面源污染。
在玉树州实施“青海农牧区新能源采暖技术应用示范”项目,为解决高寒地区牧民生活习俗和经济条件的新能源采暖技术提供示范。
在湟源县实施“高海拔地区低能耗被动式太阳能住宅建筑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将兔尔干村打造成农村新能源应用基地示范点。
在医学领域,专项支持包虫病、高原病、肿瘤3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争取国家支持青海建设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分中心。建成“青藏高原生物科技集成创新中心”,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产品研发、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咨询服务等,继续加强“梓醇片”药物临床试验。
同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青藏高原人类遗传资源样本库建设”项目在青启动,为健康中国发展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