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见证科技创新巨轮破浪前行—我国科技奖励改革与发展综述
光明日报
2019/01/07 10:28
  这些年,神舟飞天、青藏铁路、超级计算机、人类基因组计划、甲型H1N1流感防控、预警雷达、战斗机、巡航导弹、核潜艇……人们耳熟能详的重大科研成果都登上过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颁奖台。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看来,这些获奖成果体现了我国在各个时期的战略任务。
  清晰映射科技创新的突出贡献
  从1984年我国设立科技进步奖,到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增设星火奖,再到1994年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1999年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5年将科普纳入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奖励范围,2008年将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纳入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奖励范围……
  “科技奖励工作是科技发展的一面镜子,是国家科技水平、科技方针和政策导向的集中反映。”该负责人说。来自科技部的统计数据显示,40多年来,国家共授予自然科学奖1230项,技术发明奖4112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2323项(不含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星火奖奖励数)。与此同时,我国还设立了部级科学技术奖,平均每年授奖约2500项。31个省区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5个计划单列市设立了地方科学技术奖,每年授奖约6500项。
  赵忠贤院士领导的铁基高温超导体研究、潘建伟院士团队的多光子纠缠研究、王贻芳院士领衔发现的中微子振荡新模式研究,以及2018年1月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时隔11年迎来“双响”——唐本忠院士团队聚集诱导发光等研究、李家洋院士团队“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这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获奖成果,代表了我国原始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载人航天、青藏铁路、特高压输电、超级计算机、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展示了当代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杂交水稻、甲型H1N1流感防控等一大批成果,为粮食安全、公共卫生、生态环境等提供了科技保障。3D打印、高端控制装备等一大批高新技术,推动了战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预警雷达、战斗机、巡航导弹、核潜艇等一大批涉及国防和国家安全的项目,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这一项项获奖成果,如同一面面镜子,清晰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科技发展的光辉历程,映射着科技创新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的突出贡献。
  引导科技创新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
  盘点历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获奖成果,不乏以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成果,如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应用等。在油气开发、现代煤化工、深海探测、交通基础设施等多个重要领域,国家科技奖励大会还展示了从基础研究的“上游”到技术创新的“中游”,再到技术推广和产业化的“下游”这样的创新全景。
  以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为例,2014年和2015年,其完成单位——国家电网公司先后成功中标巴西美丽山一期、二期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并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等国开展了互联互通特高压直流项目可行性研究。全产业链、价值链的输出,实现了35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研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这为我们‘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标准、技术和一个金色的名片。”该项目第三完成人、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舒印彪说。
  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科技奖励评价积极引导着各类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透露的数据显示,近年授予的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中,企业参与完成的项目都保持在75%以上,牵头完成的达35%以上。这其中既有国家电网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国有大中型创新企业,也涌现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一批自主创新能力突出的民营企业。在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的颁奖台上,企业正逐步成长为创新的中坚力量,产学研用结合更加紧密、有效。
  2019年已经到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科技和人才成为国力强盛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面向未来,谁能在创新中取胜、谁就能赢得未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渴求的,也是人人有责的。”2017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泽山院士所言犹在耳边,新一届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即将开幕,中国这艘巨轮上的创新者正在接力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