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关注微信公众号

音频:苗前军接受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采访
北京人民广播网
2014/10/29 08:44

  日前开幕的联合国第三次全球地理信息管理高层论坛上,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宣布,将和多个国家在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领域进行合作。早在七年前,也就是2007年,我国就已经把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从那时开始,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和通信系统就开始建设了。

我国是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成熟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和美国GPS定位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以及欧盟伽利略定位系统一样,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并称“全球四大定位系统”。
很多人认为,“北斗”是GPS最强劲的竞争对手。那么,北斗导航和GPS导航有什么不同?未来北斗导航会替代GPS导航吗?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常务副会长苗前军说,目前全球竞相发展的四大导航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定位精度是一样的,单点定位精度都是10米。但通过对信号误差的改正、地图校准,用户使用时会感觉到定位精度达到了5米甚至是3米。在地基增强系统提高使用精度的前提下,战略安全领域甚至可以达到厘米级和毫米级的精度。

  而在卫星结构上,北斗和GPS是不同的,北斗是三轨或复杂程度更高的轨道,在防遮挡、低纬度地区使用效果优于GPS。比如在高楼林立的城市,GPS被遮挡后无法收到四颗星就难以定位,而北斗在这些地区能够接收到良好的信号!
更重要的是北斗定位系统有一项位置报告功能,即通常所说的“短报文通讯功能”,这是GPS没有的。比如,汶川地震时,北斗利用短报文通讯功能将第一条震况信息发到了北京。在地震破坏了其他有线、无线通讯的情况下,北斗仍然能够完成通讯工作。
苗前军说,北斗定位系统的自主研发对于我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必须有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来保障经济战略领域里的安全。GPS系统尽管被我们使用多年,但如果美国出于其自身需要,停止或关闭服务,就会使我国重要的经济战略领域面临难以驾驭的问题,甚至会使通讯、交通、导航以及金融结算等系统瘫痪,带来严重后果。苗前军认为,有了自己的导航系统,把握国际话语权,才能彰显我国的地位和作用。
另一个方面,双系统也就是专业术语所说的“冗余”或“灾难备份”能够避免单一系统的脆弱性。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北斗和GPS兼容,也就是说,普通市民使用的已经是两个系统提供的双重保障。
今年年底前,北斗系统争取发出全球的试验卫星,到2020年形成全球服务能力,也就是说我们一共要发35颗北斗卫星来覆盖全球。目前已经完成亚太地区覆盖,比如在巴基斯坦已经提供了高效的服务,在老挝、泰国也建设了相应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和应用服务。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继续推动北斗的宽泛应用。其他没有完全覆盖的地区,也在进一步探讨北斗下一步的应用和扩展能力。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北斗都能用在哪儿?能享受到哪些北斗带来的便利呢?苗前军说,去年民政部立项提供居家养老的北斗关爱终端,目前已经普及了几十万台。老人带着这样的终端,不但能让子女和社区管理者知晓其位置,还能做到信息集成。儿童关爱方面,给幼儿园和小学生配上智能的北斗校园卡,家长可以在手机、电脑里随时随地掌握孩子的方位,甚至可以限制他到水池水塘、交通复杂的道路等危险地区。在电动自行车防盗方面,装上北斗的定位器,电动自行车一旦被窃贼偷走很容易定位和找回。
在我们的城市生活中北斗的应用也很明显。比如在城市燃气管网的管理中用上北斗终端,把检漏检测、应急响应、巡检防护等一系列工作通过北斗定位,确保安全管理达到最高水平。而大家熟知的交通运输领域,车辆装上带有北斗导航功能的行车记录仪来导航定位。北斗的芯片随着批量和生产能力的提高、提供的价格和GPS基本持平。在年底前,很多智能手机终端会装上北斗芯片,大家能够更加熟知北斗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