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关注微信公众号

北斗规模应用持续扩大
经济日报
2023/11/29 09:53

在日前举行的第一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上,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的《中国北斗产业发展指数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北斗产业发展综合指数达到1312点。相比2013年的250点,增长幅度超过400%。
“我国北斗产业保持高速增长和快速发展态势,在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以及大众应用等方面均获得了巨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已经达到新高度。”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说,我国北斗产业正在稳步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北斗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稳健,基础持续夯实,形成芯片、模块、天线、板卡等完整型谱,实现软件、算法等完全自主研制,构建起国家检测认证体系。国产芯片出货量超亿级规模,国外同类芯片支持北斗系统,形成良性发展态势。
北斗应用规模持续扩大。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各种类型的北斗终端设备(不含消费类电子)应用总量接近2300万台/套,较去年同期增加超过727万台/套,北斗应用渗透率超50%。行业领域全面覆盖,应用深度持续增强,涉及国计民生主要行业的北斗终端设备应用数量超过1300万台/套。
对于北斗应用规模持续扩大的原因,中位协北斗时空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冬航认为,首先,国家大力推进北斗应用。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深化北斗系统推广应用,推动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其次,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国民经济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对北斗应用需求增长明显,主动实现“+北斗”发展,拓宽了市场。再次,移动互联网科技进步,特别是北斗应用创新发展,与智能手机、穿戴式设备相结合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以及新模式出现,为大众用户提供了新的良好体验,推动北斗应用规模持续扩大。
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境内申请入网的智能手机中,超过300款支持北斗定位,出货量超1.2亿部;北斗网络辅助公共服务平台的日均访问次数超过4亿次,日均活跃用户数量达到5100万。
李冬航认为,北斗应用融入百姓生活,原因在于北斗已成为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大众消费产品的标准配置,随时随地获取精准时空信息服务成为大众生活的“刚需”,手机中的各种应用大多可通过位置信息提供服务。
当前,我国北斗产业国际化发展持续推进。记者从民航局获悉,包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准和建议措施的《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0最新修订版日前正式生效,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正式加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成为全球民航通用的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产品已在全球半数以上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出口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我国与东盟、阿拉伯国家、非洲地区实施卫星导航合作行动计划。推动北斗系统进入民航、海事、移动通信、搜救等领域国际标准。
对于北斗产业的发展趋势,于贤成表示,当前,北斗规模应用正处于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的关键阶段。从产业发展的总体形势来看,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已经开始向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和时空服务产业生态圈演进升级,未来与数字经济相结合,必将形成巨大的智能信息产业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