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获奖项目介绍: 应急保障测绘,救灾重建工作的排头兵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2014/01/15 09:17
— 记荣获二等奖的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7.21”抗洪救灾应急保障测绘工程》项目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众所周知的作战规则。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政府迅速集结力量,开展抢险救灾,组织灾后重建,可视同另一种式样的“作战”。应急保障测绘就是这场战斗中首先被投入作战序列的粮草先行官。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0年以来最大暴雨。其降雨量、受灾面积以及受灾程度都是空前的,全市受灾人口190万人,其中4.3万人需要紧急转移安置,大部分集中在房山区。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临危受命,迅速启动“应急保障测绘预案”,立刻组织实施 “7.21”抗洪救灾应急保障测绘工程。他们投入150余人,300余套设备,抢先进入灾区,不顾危险,现场采集数据。这些测绘成果在第一时间为市政府应急抢险工作的战略决策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
  工程分为三个阶段五项任务,历时44天。第一阶段为抢险救灾指挥机构快速制作受灾区域专题地图;第二阶段抢先完成临时安置房的选址测绘和洪水安全性评估;第三阶段实施受灾公路修复重建的实地勘测。
指挥作战需要敌我态势地图,抗洪救灾需要洪灾情势地图。市抢险救灾指挥机构在灾情发生的第二天向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下达了紧急制作受灾区域专题地图的任务。出图速度是这个阶段的最高指标,一切都要“快”,否则就会延误指挥机构对灾情的正确判断和抢险部署。他们立即调用为测绘应急保障任务而预先储备的基础测绘数据和数字城市系统综合数据。利用这些一手资料和现势雨情数据,快速制作出房山区受灾乡镇分布、危险源分布、地质灾害分布、受灾社区统计、公路损毁统计等40余种房山区救灾应急专题地图。这些地图在极短的时间内摊铺到指挥部的桌面上,投射到指挥大厅的屏幕上,有力的保障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和房山区政府对灾情的了解,为抢险救灾应急指挥以及灾后重建提供了决策依据。
  为确保受灾群众在8月5日前入住临时安置房,应市抢险救灾指挥机构的要求,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在48小时内完成了对53处临时安置房进行选址钉桩及洪水安全评估的任务。提供了受灾较为严重的丰台河西地区14处周转用房和永久安置房的1:500地形图综合测绘服务。进行了22处立交桥积水区及部分受灾区的三维地形图制作和汇水分析,并给出积水成因,为立交桥的防洪功能改造工作提出了解决方案。例如还原了京港澳高速路17.5KM处水淹现场和地表水流方向图,找到同一地区的历史数据,通过今昔比对,发现了历史河道消亡,排水不畅是造成积水的重要原因。
  工程第三阶段是对大兴区、房山区、顺义区受灾严重的近100条总长度约130公里的农村道路进行1:500市政条图测绘。他们采用了在北京市网络RTK的框架内,以GNSS-RTK测量为基本,直接水准联测RTK高程,全站仪在GPS控制点上直接测绘,利用GPS进行道路中线和纵横断位置的计算放样和测量等项技术。这些技术极大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总计作业时间不足三周。
  该项工程实现了三项技术创新。
  一是把GNSS网络RTK测量技术和全站仪技术结合起来,创新性的应用到受灾区域的地形测量中。这可以根据区域已有的资料快速设计并布置GPS控制点位,指导纵横段测量,快速准确的定位中线和桩位,利用免棱镜全站仪迅速进行纵横段测量。和以往人工勘测方法相比,勘测速度提高一倍,准确性也大大提高。
二是探索到一条新的应急保障勘测流程:利用GNSS网络快速采集外业像控点,快速生成现场影像图,利用GPS控制点快速准确提供三维坐标的特点,辅助外业校核平差DEM数据,进行局域范围的洪水评估,指导对安置房位置的选择和设计受灾道路修复重建方案。
  三是建立受灾地区基础数据库,全面查清受灾区域地形、道路、周边管线的情况。此项工程收集到大量受灾地区的基础数据,已将其全部存储为数据库,作为今后灾害研究和城乡建设的宝贵数据资源。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在“7.21”抗洪救灾应急保障测绘工程中,组织严密,指挥正确,保障有力。获得了上级领导和数据使用方的表扬。同时也凸显了测绘地理信息在应急救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