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高德地图正式上线“一路护航”保障救援给交通带来温度
央广网
2018/12/05 14:49
近日,在杭州市江干区东茂苑,一辆工程车将一名女子撞倒在地。120急救车从现场将女子送到医院,一路绿灯,仅用8分钟就走完了5公里的路程,比日常耗时快了近1倍,为伤者救治赢得了更多时间。
这有赖于120司机通过手机里的高德地图启用了“一路护航”功能。“一路护航”功能是在杭州“城市大脑”升级2.0版本后的又一个全新突破。120司机启动功能,交警指挥中心的城市大脑收到报警信息,会根据目前实际道路通行情况,自动推送最优行驶路线,规划耗时不到5秒。急救车行驶途中,城市大脑实时监控车辆位置,一方面实时调整红绿灯时长,让急救车一路绿灯,一方面通过高德地图,提醒急救车前进路线上的私家车主提前避让。目前,110、119也可使用这一功能。
此前,类似的事故、伤者救援并不鲜见,彼时,我们能看到的方式多为鸣笛、无线对讲、交通广播。救援车队难以获知前方道路情况,如果扎进堵车路段,很可能延误对伤者的最佳抢救时机。
我们常说路网,但在很多城市的交通规划和处置能力上,是没有能力发挥网络的力量的,行人、车辆都是各自地单点运行,几乎没有信息的互通,交通主管部门缺乏交通调度的手段。仔细想想,在城市交通里,“交流基本靠吼”。
随着科技的发展,当前,整个交通出行行业正迎来一场大变革,所有变革归根结底是交通出行三大基础元素人、车、路在不断变化。
人们出行需求的进化,正在从关注“怎么去”,也就是出行方式,进化为 “去哪儿”,关注整个出行全周期。车,正在从出行载具进化为移动生活空间。路,正在从道路演化为整个真实世界。在真实世界里,堵车、下雨、空气质量以及其他动态信息等,都对人们的出行有极大的影响。
只有将真实世界中更全面的信息映射到数字世界中,将信息做到更立体、更动态,才能实现美好出行。这正是杭州的交通主管部门与高德地图、阿里云合作,打造“城市大脑”,并不断升级的原因。
交通主管部门拥有的交通运行数据,虽然全面,但面临着三个问题,第一个,数据是延迟的,也就是说,当人们已经出发,并形成拥堵的时候,数据才会有所反馈,这造成对于交通运行的问题,只能在发生后才能解决,无法提前预知;第二个,交通主管部门、路上的车主、行人,难以形成信息互通,司机们堵在路上,却不知道因为什么,只有比较大的事故,才可能会通过广播电台进行播报,而司机的信息更难以及时传递至交通主管部门;第三个,交通调度面临人力的局限性,交通信息过于复杂,人的实时处理能力、反应速度都有局限。
举个例子,很多人出行都可能遇到封路的情况,无论是高速还是城市道路,无论是雨雪天气还是修路、事故等原因。遇到封路,经常会有一个交警执行封路任务,几乎所有经过车辆,都要问一句为什么不能走了、要等多久才能走,后边车辆源源不断驶来,前方车辆无法分流,造成拥堵更为严重。而交警,要把同样的话,反复向不同司机解释,并且对交通疏导无能力为。
城市大脑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好办法。城市大脑由数据存储平台和数据计算平台构成数据底盘,还可以通过用户进行路线规划的动作,提前预知出行路线,让数据不仅是实时的,更可能是高精确度预知的。在数据基础上,由AI开放平台和应用服务平台,打造智慧组件,像乐高积木一样,以不同的方式拼接形成不同的方案,解决不同城市的交通问题。
这样的解决方案,具有全局感知能力,能够实时运算人所不能处理的超大规模全量多源数据;人工智能,能够洞悉人所没有发现的复杂隐藏规律;全局协同,能够制定超越人类决策局限性的全局最优策略。
所以,阿里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大脑缓堵”这一创新型解决方案,通过给城市装上智慧“大脑”,重塑人车路,提升现有交通资源的利用率。 “大脑”的能力可以用三个词总结:全局感知,人工智能,全局协同。
城市大脑的目标是未来三年,每天服务6亿人出行,为社会节约2亿小时,让合作城市的拥堵下降10%—20%。
回到紧急救援的案例中,在保障任务进行中,高德地图会向城市大脑回传车辆位置、路线以及最近红绿灯信息,与交警一同保障,当“被保障车辆”通过路口时,红绿灯都调整为绿灯。
高德地图基于“被保障车辆”的实时位置,以语音播报形式,通知其他的沿途用户注意避让。
“杭州市交警提醒,为保障救护车通行,红绿灯可能临时调控,请谅解。”
面对长时间的红灯,司机们难免烦躁,但是,如果能听到这样一句提醒,相信所有司机都会愿意为紧急救援献出一份力量和温暖。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城市大脑不仅仅是调控冷冰冰的数字和线条,更重要的是,让参与到交通中的人们,感受到交通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