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邬贺铨院士谈5G和AI:5G半程需加力前行,AI手机时代来临
新京报
2024/06/12 12:00

      “中国的5G基站数、用户数、用户渗透率在全球领先,5G创造的赋能价值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同时,5G与4G相比流量增长潜能尚未释放。5G技术进步与用户体验提升也有待形成闭环。”6月6日,在2024移动通信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如是说。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大模型和手机通信行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邬贺铨表示,随着AI大模型下沉到个人终端,手机即将迈入继功能手机、智能手机之后的AI手机时代。“AI手机与5G/5G-A相辅相成,智联未来将开拓出无限的想象空间。”

     5G半程仍需加力前行

      自2019年6月6日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以来,我国坚持“适度超前、以建促用”,推进5G“建、用、研”协同发展。5G五载用户过半。邬贺铨总结了当前我国5G发展的成果。他表示,截至2024年4月,中国5G基站数占全网31.7%,占全球60%。5G用户数占全网50.54%,占全球50.8%。5G峰值与均值下载速度为4G的7倍,上行为4G的3倍。中国的移动通信平均下载速率位于全球前列。

      5G也带来了许多积极影响。邬贺铨表示,5G比4G快,5G峰值与均值下载速率是4G的7倍。5G带动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增速由负转正,中国5G商用前后12个季度平均ARPU值从-10%增加到5%。我国移动通信包月资费按单位流量计算近十年下降95%。

      不过“5G半程仍需加力前行”。邬贺铨也提到,5G的潜力还有待挖掘。5G用户渗透率及其在DOU(平均每户每月上网流量)中占比都超过50%,即5G用户的DOU与4G用户仍然相当。5G速度更快,单位流量资费更低,但因特色应用开发滞后,5G与4G相比流量增长潜能尚未释放。5G技术进步与用户体验提升也有待形成闭环。

      邬贺铨表示,5G下半场的创新正在路上。包括宽带化、大上行、主动适配、轻量化和智能化等。以智能化为例,“人工智能技术在5G上面既表现在5G系统上人工智能的应用,还有在5G空口上的应用,还有一种新趋势是把人工智能落到5G终端上面,包括手机、PC、工业模组、可穿戴设备等等。”

      开启AI手机时代

      当前主流手机厂商纷纷把大模型“装进手机”,不断提升手机智能化水平。邬贺铨表示,大模型进手机以语音交互和智能涌现升华人机接口,将空间计算能力引入手机,支撑离线状态UGC(用户生成内容)和连线状态更强的云化服务,开启了功能手机、智能手机之后的AI手机时代。

      邬贺铨解释说,大模型经过压缩和算力提升,可将推理应用转到边缘/端侧,相比公有云具有低成本、低时延、高隐私、个性化优势 ,还可以离线运行。通过芯片升级与模型压缩,手机已能支撑130亿参数推理,今年可达千亿参数能力。

      据Canalys发布的《AI手机的现在和未来》的报告,2024年全球AI手机占智能手机出货的16%,到2028年将激增至54%。IDC预测到2026年中国市场中近50%的终端设备的处理器将带有AI引擎技术。

      5G+AI手机则能激活用户创作音视频内容的能力。邬贺铨说,现有5G手机+大模型APP将打造AI Agent(人工智能体)入口,提供音控AI搜索/作图,文档摘要,口语陪练等功能。大模型直接嵌入手机显著降低用户生成XR、3D等智能音视频的门槛,激活UGC生态,增强用户体验,催生5G新应用和激活万亿元规模的手机产业。此外,5G+AI推动可穿戴设备向空间计算发展。

      IDC认为,嵌入大模型的智能终端将在动漫与视频创意、游戏和虚拟世界、语音合成与转换、视觉和图像处理、聊天机器人、个性化推荐、医疗辅助、自动化内容生成、人脸识别等领域广泛应用。智联未来将开拓无限想象空间。

      “现在AI手机与5G/5G-A相辅相成,大模型下沉赋能5G上新,将破局5G用户体验滞后的困境,但对硬件算力需求更显手机芯片成为制约因素,出路是用边缘计算分摊手机功能。”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孙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