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空天信息产业腾“空”而起 开启无限可能
人民政协网
2025/02/07 12:00
万物互联时代,空天信息产业被视为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以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通信三大板块为核心的空天信息产业,近年来与各领域、行业的应用深度融合,正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近日,三位来自协会、科研院所和市场主体的专家学者、业界代表共同围绕空天信息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场景应用及未来发展发表了看法。
打造更多时空服务新模式
北斗系统是我国迄今为止建设的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直接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重要空间基础设施。去年9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五十九颗、六十颗北斗导航卫星,其将在确保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精稳运行的基础上,开展下一代北斗系统新技术试验试用。
“与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技术创新相结合,北斗系统已经在行业领域和大众领域打造出众多时空信息应用新场景,创新出越来越多时空服务新模式。”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曾在多个场合表示,北斗应用与产业化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在北斗产业化方面,我国正不断夯实北斗产品基础、拓展应用领域、完善产业生态,快速推进行业及大众的规模化应用,产业化进程不断深化,应用规模创新高。
“与此同时,国家正在积极推进研发北斗导航与低轨卫星、惯性导航、移动通信、视觉导航等多种技术手段融合的基础产品,增强应用弹性。”在于贤成看来,这将进一步提升应用体验。
在北斗市场化方面,于贤成提到,相关管理部门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推动的原则,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北斗应用技术研发、产品研制、系统建设等,形成了产业发展良性循环。
近年来,北斗产业发展呈现诸多新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时空大数据为行业智能化发展带来新机遇。
“通过北斗系统精确的时间和空间定位,再融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各行业系统的智能感知与处理,提升了行业整体的决策、调度和服务能力。”于贤成说。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此前发布的《2024中国北斗产业发展指数报告》显示,根据2024年上半年对14个北斗应用重点行业发展情况的综合研究显示,交通运输行业是北斗最大的专业应用市场,也是国际合作的重点领域,其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水平最高。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必将对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提出更广泛、更精准的需求。”于贤成建议,当前要把握住以时空信息服务为抓手的智能信息产业发展机遇,从市场化角度大力倡导和推动北斗优先,从产业化角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北斗应用领域的融合创新。
助力构建空天地网一体化监测体系
“卫星遥感作为空天地网一体化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已成为空间对地观测领域全球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包安明长期从事资源环境遥感、流域生态系统和水资源利用等研究工作,十分关注卫星遥感及应用产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众多高分辨率系列卫星的投入运行,我国在卫星遥感科技领域已经处于世界第一方队,地表物体识别精度和实时监测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这对我国现代化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起到了重要的可视化科学数据支撑。”包安明对此感受十分明显,“比如在减灾防灾方面,我们已从原来受损灾害范围大致界定,逐步发展到每一块耕地、每一栋房屋的实时受损监测”。
今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地震后,有多型国产遥感卫星参与到抗震救灾任务中,为应急救援提供了信息支撑。
随着数据、影像质量和产品精度不断提高,国产高分遥感卫星在直接服务生态环境、资源、海洋、矿产、减灾防灾等专业领域的同时,其诸多应用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
“如各类地图APP已经成为居民工作出行、信息获取不可或缺的工具,高分辨率遥感卫星作为地图APP数据更新的直接数据源,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包安明提到,我国海量遥感数据的处理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通过有关机构连续多年为联合国提供全球高精度卫星遥感产品,获得了多国认可和赞扬。
去年3月,国家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在提高一体化水平,特别是在获得高质量数据方面,行业还需做出哪些努力?
包安明认为,首先要在卫星遥感传感器精度、平台稳定性、数据长距离传输等关键技术等方面继续实施科技创新。针对一些更精细化的场景需求,则要解决卫星遥感设备设施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自主研发高分辨率、高图像质量、稳定运行的天基和地基平台,突破相应的装备装置技术瓶颈。
卫星星座赋能让万物互联
无论是导航、遥感,还是通信,卫星应用模式和应用领域的丰富拓展都离不开终端市场特别是大众消费市场的助推和支撑。在需求牵引之下,空天信息产业正在催生万亿消费市场。
在此背景下,各地迅速布局争相打造航空航天产业新高地。作为民营制造业大省,浙江在运载火箭、卫星研制、技术应用等多领域交出了一张不俗的成绩单。
在2月即将举行的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上,来自浙江的吉利控股集团作为官方合作伙伴,将为赛事提供服务保障车队,凭借旗下商业航天企业时空道宇,以厘米级高精定位服务和卫星通信技术,为赛事用车提供精准导航与高效连接,确保运动员、赛事组织者与嘉宾在冰雪环境下稳定安全出行。
“低轨卫星能够覆盖广泛的区域,无论是偏远山区、海洋、沙漠,还是极地,都能够获得稳定的网络信号,实现真正的全球无缝连接。”在时空道宇CEO王洋看来,未来更多的移动设备将支持直连卫星,提供卫星通信服务,无人驾驶车辆和智能网联设备将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推动自动化技术广泛普及。
高效、准确、灵活的响应能力,离不开覆盖全球的卫星网络赋能加持。时空道宇正在建设全球低轨通信星座——吉利星座,目前已完成3个轨道面共30星在轨稳定运行,即将完成星座一期建设。
从全球来看,当前低空轨道卫星赛道竞争激烈,但星座的组建并不容易,首要挑战就是卫星产能不足。
为此,时空道宇于2020年启动了吉利卫星超级工厂建设,2021年工厂建成并实现首颗试产星下线。“我们借鉴汽车产业大规模量产制造模式,通过模块化设计、柔性生产、智能制造等技术,采用流水线并行生产等方式,可实现日产1-2颗、年产500颗卫星,卫星生产成本下降45%左右。”王洋说。
据悉,吉利卫星超级工厂通过采取柔性化生产方式,可以灵活满足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等不同型号规格的卫星总装、集成与测试,满足不同类型的星座快速组网建设需求。(邢艳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