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武汉经开区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网站
2025/02/20 12:00

武汉经开区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武汉经开区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区的行动计划,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以通航产业园为核心,全域协同发展低空经济。到2027年,产业集聚区初步建立,产业链条持续优化,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低空飞行基础保障体系基本完善,低空应用场景丰富多元,实现低空经济高质量提升,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增强。引进培育一批头部企业,力争打造10亿元以上企业1家,亿元以上企业2家,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低空产业企业,打造以低空制造、低空保障与运营、“低空+”新兴业态为主导的产业体系。至2027年,低空经济链上企业力争达50家,产业规模上新台阶。

       ——产业载体建设提速增效。打造一批低空经济重要载体,重点建设武汉汉南机场、低空经济产业园、华中智能飞行器产业基地、龙灵山航空营地等一批产业载体,作为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产业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围绕大中型无人机结构设计、动力系统研究、飞行控制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不少于1家技术研发、制造创新平台,创业团队、研发人员力争达到500人规模。

       ——低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推动武汉汉南机场加速建成中部地区通航枢纽机场。力争建设100个以上低空共享无人机起降平台,推进构建完善的飞行服务站、天地一体感知网络等低空基建。

       ——低空应用场景丰富多元。围绕城市运行、城市治理、城市保障等领域建设一批示范应用场景,力争开通10条以上低空飞行试点航线,推动低空有人机、无人机在载人载货、文化旅游、应急救援、遥感测绘等领域应用。

      二、建设任务

       (一)优化低空经济集聚格局

       1.打造一个低空经济产业集聚核心。以通航产业园为核心,依托武汉汉南机场和产业基础优势,加快打造低空经济研发制造、试验试飞、飞行服务及航空运动基地,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引进低空保障、运营服务、低空零部件和整机研发等低空经济领军企业落户,打造低空经济总部集聚区。(责任单位:通航产业园、区投促局、车谷城发、投促公司)

       2.建强低空经济产业集聚载体。加速武汉汉南机场通航资质办理,协调增加空域飞行高度。加快完善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华中智能飞行器产业基地,有效承纳低空经济全产业链企业入驻。持续建设龙灵山航空营地、星飞客航空科普基地等项目,打造低空旅游、青少年航空知识科普的重要载体。(责任单位:通航产业园、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文旅局、车谷城发、经开产投)

       (二)加快建设低空制造产业链

       3.大力发展低空制造业。加快布局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飞行汽车等整机制造新赛道,提升本地整机研发制造能力。推动跨产业融合发展,借力汽车产业链优势,将经开区汽车产业电池、电机、电控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和人才优势,应用于低空制造企业,实现产业链和人才资源共享。(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投促局、通航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智汽园)

       4.完善低空制造配套产业。针对低空制造业所需的新型复合材料、新能源电池、关键零部件等重点环节,鼓励我区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和新材料制造企业积极探索“结合点”,夯实“配套链”“材料链”。支持相关领域的工业项目增资扩产、企业技术改造,提高企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针对低空经济应用,支持相关领域企业参与制定团体标准、行业标准等,提升标准化水平。(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科创局、区市场监管局、通航产业园)

       5.扎实推动招商引资。聚焦低空飞行器整机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开展精准招商。瞄准eVTOL等新型低空飞行器,积极引进eVTOL飞行器头部企业在我区设立研发制造中心。(责任单位:区投促局、投促公司、通航产业园)

       (三)推进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6.攻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发挥我区创新资源集聚优势,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协同创新,加快研发大中型无人机,推进结构设计、机体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升技术优势。(责任单位:区科创局、通航产业园)

       7.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围绕科技研发、产教融合协作、低空产业孵化,发挥华科大军山校区、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等高校、科研机构学科优势,打造全周期创新引擎。组织开展各类低空经济发展研讨会等专题活动,成立低空经济联盟,成为低空领域高端智库交流、新产品展示、新场景发布平台。(责任单位:区科创局、区发改局、区经信局、通航产业园、军山新城、经开产投)

       8.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不断完善“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成果转化链条,每年举办不少于2次低空经济及相关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活动。鼓励低空经济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梳理科技成果,支持企业吸纳技术就地转化。(责任单位:区科创局、通航产业园)

       9.强化低空经济人才引育。鼓励和支持企业培养引进低空经济领域高层次人才,支持符合条件的低空经济领域高层次人才申报兑现武汉英才、车谷英才等人才政策。开展无人机教育科普,培养创新人才。(责任单位:工委组织部<区人资局>、区教育局、区经信局、通航产业园)

       (四)推进飞行保障体系建设

       10.推进低空空域的科学划设和高效使用。争取省市支持,及早将我区纳入湖北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区域,优先接入低空飞行综合服务保障平台,搭建以空域资源调度、空域业务管理为核心的监管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区域空域管理运行协同、联动决策、信息共享机制,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申请合理划设适飞空域、管控空域,打通各隔离空域的限制,为低空经济建设释放更多空域资源。(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城管执法局〈交通运输局〉、区人武部、区公安分局、区资建局、区住更局、通航产业园、车谷城发)

       11.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5G-A通信、北斗导航等在低空领域的融合应用。持续深化“千兆城市”建设,在“双千兆”网络基础上,推动运营商试点部署增强型5G网络和万兆无源光网络端口,夯实含云资源、数据存储、算法算力在内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基础电信企业、通航产业园)

       12.建设低空地面配套基础设施。完善武汉汉南机场基础设施,加快启用武汉汉南机场1600米跑道,提升机场承载能力。策划扩建机库,更新跑道PBN + pins飞行程序,完善机场周边公共交通配套。有序规划建设各类低空飞行器起降平台,推进无人机机巢、eVTOL起降场、直升机起降场等基础平台建设,力争建设不少于100个低空共享无人机起降平台。(责任单位:车谷城发、区城管局〈交通运输局〉、区资建局、区住更局、区发改局、区人武部、通航产业园)

       (五)开发特色低空应用场景

       13.深化应急救援领域应用。加快建成国家华中区域应急救援中心。推进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成交付,提高重特大自然灾害事故抢险救援保障能力。推动通航企业与医疗机构合作,将专业医疗型直升机应用于航空应急救援,完善“空中120”“空中119”等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区应急局、区卫健局、区消防救援大队、区资建局、区住更局、通航产业园)

       14.加快低空文旅领域应用。依托龙灵山生态公园、汤湖公园、喜鹊湖花海等旅游资源,利用无人机、eVTOL、浮空器等低空飞行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发空中游览、航拍航摄等旅游消费项目,积极培育低空旅游消费市场。依托武汉汉南机场,探索发展航空运动、飞行营地、研学培训等业务,不断丰富“低空+旅游”经济业态。(责任单位:区文旅局、区城管执法局〈交通运输局〉、通航产业园)

       15.推动低空物流及载人交通应用。探索低空飞行在交通出行中的示范应用,丰富武汉汉南机场短途运输航线,提升市场化运营水平。积极支持企业开展城际间和城市内的定制商务、公务和旅游包机出行业务。打造城市内物流配送应用场景,支持企业推进无人航空器在快递、即时配送等物流领域的应用,丰富低空物流试点航线。(责任单位:区城管执法局〈交通运输局〉、通航产业园、车谷城发)

       16.丰富行业应用场景。按需打造低空应用场景平台,推动无人机在河湖巡查、城市安全、遥感测绘、电力巡线、农林植保、林业核查、火灾防控、城市管理、交通巡查等领域开展创新应用。(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资建局、区住更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水务湖泊局、区公安分局、区经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城管执法局〈交通运输局〉、区消防救援大队、区城运中心、区供电公司、各园区)

       三、保障措施

       成立武汉经开区低空经济发展工作专班,统筹推进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强化财政资金保障,支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用好投资技改、“揭榜挂帅”等产业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对技术先进、优势明显、支撑带动性强的项目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参与,加大对低空经济产业的投资力度。加大对《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法规的宣传力度,强化行业自律。